守住公共空间里的“边界感”
从广场舞到电话轰炸,车厢里的安静该谁维护?车轮滚滚向前,车厢内的秩序与安宁,考验的不仅是个人的素养,更是公共管理的智慧。当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自由边界需止步于他人的合法权益,车厢才能成为旅途中的一片净土。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而车厢文明的进步,正是在于每一次对规则的认真对待。
近日,发生在列车上的几件事引发热议。一段视频显示,某列火车的卧铺车厢过道上,一群老人打开音响跳起了广场舞,音乐声穿透整列车厢。视频发布后,网友纷纷表达不满。无独有偶,在另一趟高铁上,有商务座乘客反映,自己全程都无法休息,因为边上一位“大佬”几乎连着打了7个多小时的电话。这些事件暴露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在列车这类密闭的公共空间里,个人行为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列车内空间狭小、人员密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他人产生直接影响。老人们跳广场舞,出发点是活动筋骨、打发时间;那位打电话的乘客,也有沟通的需求和自由。但问题在于,当这些个人行为以高分贝、长时间的形式出现时,挤占了他人休息的基本权益。
旅途中的短暂插曲,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治理的永恒话题:如何兼顾制度与温度?需要明确的是,公共空间承载着多元需求,唯有划定清晰的边界,才能平衡好不同群体的权益。不是禁止交流说话,而是禁止噪声扰民。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列车车厢内的噪声污染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无疑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落到这两起事件具体该如何处理时,无论是铁路法、国铁集团客运规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还是其他铁路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列车上“噪声扰民”的问题,都没有具体的界定标准和处罚办法。12306客服在回应中提到可以联系乘务员。但乘务员没有执法权,通常能做的只能是口头劝阻。如果规则只能停留在纸面,其权威性和约束力自然大打折扣。这样的困境,反映出管理上的被动与滞后。
要化解这类矛盾,需要更有力的行动。首先,铁路部门应细化噪音管控标准,明确何种行为、多大音量、多长时长构成干扰;赋予乘务员更有效的处置权限,使其能依法及时处置违规行为。对于屡教不改者,纳入信用惩戒体系,让规则长出“牙齿”。
其次,技术手段也可以成为管理的辅助。例如,在车厢内设置分贝监测提醒装置,或开发“一键投诉”渠道,让乘客的反馈能直达终端。
最后,铁路部门在购票提示、车厢广播、宣传片等环节加强引导,增加“静音车厢”数量,当然也不可或缺。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或许还可以有更多人性化的选项。比如,乘客购票时可以选择喜静或喜动,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筛选,那些喜欢热闹的乘客就可以聚集在一起,也不会对其他乘客造成多大影响。
车轮滚滚向前,车厢内的秩序与安宁,考验的不仅是个人的素养,更是公共管理的智慧。当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自由边界需止步于他人的合法权益,车厢才能成为旅途中的一片净土。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而车厢文明的进步,正是在于每一次对规则的认真对待。
◎赵亮
近日,发生在列车上的几件事引发热议。一段视频显示,某列火车的卧铺车厢过道上,一群老人打开音响跳起了广场舞,音乐声穿透整列车厢。视频发布后,网友纷纷表达不满。无独有偶,在另一趟高铁上,有商务座乘客反映,自己全程都无法休息,因为边上一位“大佬”几乎连着打了7个多小时的电话。这些事件暴露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在列车这类密闭的公共空间里,个人行为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列车内空间狭小、人员密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他人产生直接影响。老人们跳广场舞,出发点是活动筋骨、打发时间;那位打电话的乘客,也有沟通的需求和自由。但问题在于,当这些个人行为以高分贝、长时间的形式出现时,挤占了他人休息的基本权益。
旅途中的短暂插曲,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治理的永恒话题:如何兼顾制度与温度?需要明确的是,公共空间承载着多元需求,唯有划定清晰的边界,才能平衡好不同群体的权益。不是禁止交流说话,而是禁止噪声扰民。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列车车厢内的噪声污染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无疑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落到这两起事件具体该如何处理时,无论是铁路法、国铁集团客运规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还是其他铁路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列车上“噪声扰民”的问题,都没有具体的界定标准和处罚办法。12306客服在回应中提到可以联系乘务员。但乘务员没有执法权,通常能做的只能是口头劝阻。如果规则只能停留在纸面,其权威性和约束力自然大打折扣。这样的困境,反映出管理上的被动与滞后。
要化解这类矛盾,需要更有力的行动。首先,铁路部门应细化噪音管控标准,明确何种行为、多大音量、多长时长构成干扰;赋予乘务员更有效的处置权限,使其能依法及时处置违规行为。对于屡教不改者,纳入信用惩戒体系,让规则长出“牙齿”。
其次,技术手段也可以成为管理的辅助。例如,在车厢内设置分贝监测提醒装置,或开发“一键投诉”渠道,让乘客的反馈能直达终端。
最后,铁路部门在购票提示、车厢广播、宣传片等环节加强引导,增加“静音车厢”数量,当然也不可或缺。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或许还可以有更多人性化的选项。比如,乘客购票时可以选择喜静或喜动,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筛选,那些喜欢热闹的乘客就可以聚集在一起,也不会对其他乘客造成多大影响。
车轮滚滚向前,车厢内的秩序与安宁,考验的不仅是个人的素养,更是公共管理的智慧。当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自由边界需止步于他人的合法权益,车厢才能成为旅途中的一片净土。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而车厢文明的进步,正是在于每一次对规则的认真对待。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