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旧梦重温

——宏大时代生活变迁的图景
《烟霞里》作者:魏微
点击查看原图
        再由洛杉矶寄出,再穿过太平洋,来到清浦县邮局,躺了总有一两年。
  
  清浦县邮局烦不胜烦,邮递员快跑断了腿,就为寻找那些不存在的村庄、不存在的人。后来对台办、港澳办、派出所等奉命成立工作组。再后来,整个江城地区的邮电系统开始协同作战,活要见人,死要见坟,务必处理好每一封海外来信,凡是信封上写有繁体字的,定要搞个水落石出!
  
  大陆是如此热切,台湾却颇高冷。当局是不鼓励,不阻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不知道。官方是这样情形,民间却正相反。譬如那个叫徐志海的台北校长,自从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可能对他而言,故乡突然明晰了,具体可感,可触摸,可回忆。三十年来,他虽然也回忆,但是很混沌,够不着,忧伤且绵长。
  
  这一年他五十五岁,有生之年还回得去吗?他的故乡不止于清浦。他要走很多地方,他的出生地、读书地、工作地。他是从南京开始逃亡的,经上海、浙江,又绕道青岛,又南下福建,他在广东滞留大半年,跟共产党打,末了搭轮船逃离,在机枪的扫射下,船上死伤大半。他也病倒,至于奄奄一息,都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这些地方,他都想回去看看。是旧梦重温的意思,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截,才二十五岁。想起来就涕泪交流,心酸之至。
  
  这些地方,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广义上的故乡,最终落于一个小山村:清浦县安峰山乡陈田村。他家的出发地。当时祖宅还在,由大伯看守,家有良田百余亩,想来必是大地主无疑了。也不知活着否,儿孙安在?
  
  于是第一封信,他是写给大伯的儿子、堂弟徐志河的,问及家里情况,说,未知此信能否收到,如若收到,请速回信!报一声平安!另,请告知映璋及芸儿的情况,在哪里?可安好?
  
  很简单的一封信,像电报。也是指着此信可能落空。
  
  次年,他又致信姨弟章映琦,当年也就二十出头,贪玩至极,绰号清浦“第一公子”,因他父亲曾做过几年县长,1937年死于任上。他两个哥哥都挺能干,老大致力于教育,战后做了清浦县教育局局长;老二经商,创办了县城第一家百货公司,名曰“开洋百货”。
  
  他这个姨弟,其实是他堂弟志河的姨弟,两人共一个外婆,两人的母亲是亲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