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对孤独症学生 怎能一拒了之?

        新闻源

  19岁的李同学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今年他通过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选拔、推荐,报考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并被录取至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但开学报到时,校方相关工作人员在得知李同学是孤独症学生后,竟不为其办理入学手续。目前,该校已成立工作组开展核查处理。

  媒体圈

  北京青年报

  之前就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我国应该为残疾、自闭症等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创造平等的教育环境,包括配备特殊教育教师、改造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公平的教育、不要歧视并边缘化这些学生等。
  
  回到这名自闭症学生身上,上技师学院学习技能,有助于他今后自食其力。技师学院以可能影响其他学生为由将其拒之门外,已经构成对其的伤害。如果学校确实存在现实困难,可向残联报告,协调解决这名同学的学业问题。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钱江晚报

  退一步讲,就算学校拒收孤独症学生,那为何不在一开始就讲清楚?现在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错失报读其他学校的机会,这样的后果和代价谁来承担?一个涉及特定人群的招生项目,竟然在前期对学生的情况不知情,所暴露的还是学校在审核、面试和录取等程序上的诸多漏洞。更何况,广东省残联的选拔和推荐本身已经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校的接收条件有过初步评估。
  
  显然,这样的学校需要改掉趋利避害的“怕麻烦”心理,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理念更好地落地,进一步推进整合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系统的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