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县城隍庙

——济南古城的岁月与风华
《济南古城·概览篇》编著:耿仝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点击查看原图
        清嘉庆十五年(1810),道士在南关东舍坊街玉皇宫内东偏创设城隍殿。道光二年(1822)夏,历城知县潘尚楫前往城隍殿祈雨,不久之后,天降大雨,人们感觉这个城隍爷灵,于是动了兴建县城隍庙的心思。道光六年(1826)历城知县侯燮堂移建城隍庙于城内广丰仓之西,这一工程直到道光九年(1829)汤世培任上才完工。于是,私祀变官祀,历城县也有了城隍爷。这之后不久,原来的济南府城隍庙顺理成章地改为了省城隍庙,名“督城隍”。
  
  县城隍庙的庙门内有四尊比真人高的塑像,北大殿供奉着城隍爷,城隍爷的左右分别站立着文武判官。庙里还有东、西两座厢房,里面墙上绘有二十四孝图,庙院落很深,后边的几进院里住着道士。县城隍庙的规模虽比督城隍庙小得多,但活动却最为频繁。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都要举行城隍出巡的仪式,十分热闹。
  
  省一级的督城隍庙有了,县一级的城隍庙也有了,人们突然发现把府城隍这一级给弄没了。同治八年(1869),新任济南知府龚易图来济南上任时就发现“爰考省祀,则有督城隍、县城隍之庙,而济南府城隍之祀缺如。”次年,知府龚易图便在将军庙东面建造了一所府城隍庙,将南门外老君堂的府城隍神位请到城里。这里原是一处破败的风雨雷神祠,龚易图在将军庙西又另建了一处风雨雷神祠以作补偿。
  
  新建成的府城隍庙坐北面南,有五进四院,南北长90米,东西宽25米,占地约4亩。城隍庙建成之后,龚易图很是满意,特别邀请山东巡抚丁宝桢题写了“明远坚是”的匾额,高悬在大殿之中。如今的府城隍庙,山门已经拆除,前殿、班房尚存,门前的石狮仅剩下了半只。
  
  除了城隍庙外,古城中官方主持祭祀的庙宇还有文庙、舜庙、八蜡庙、真武庙、文昌庙、关帝庙、福齐惠应龙王庙、刘猛将军庙、水官庙、风神庙、大王庙等。

  ……

  《孟子·滕文公上》曾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商朝的学校就叫做“序”,周朝的学校叫做“庠”,“庠序”用来指代古代官方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