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从几户种植到一体化葡萄产业发展格局

蒲汪葡萄“串”出甜蜜共富路

“蒲汪葡萄”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成为当地致富的特色农产品
点击查看原图
        走进“葡萄之乡”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的蒲汪葡萄基地,远远看见在星罗棋布的连体温室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果如玛瑙般缀满枝条。据悉,蒲汪葡萄有着40余年的产业发展历史,种植面积一度达到3000亩以上。曾几何时,蒲汪葡萄一度陷入“产业萎缩”,仅有几户果农种植。去年,高峰头镇提出探索开发葡萄产业创新试验田的发展思路,通过与科研院所结对共建、试种新品种、成立合作社等方式,逐渐打响了蒲汪葡萄的名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任为

  产业联手开发
  
  “现在,我们正与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全面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渠道,努力打造多方共赢的‘创富共同体’。”谈及葡萄产业的发展,蒲汪二村党支部书记李江华告诉记者。
  
  围绕对接资金、市场、技术等发展要素,蒲汪二村主动靠前服务,多方联络,引导外部资金、人才、信息参与葡萄产业合作。通过内引外联,去年,郯城县农发集团以“乡村振兴合伙人”的身份,对接蒲汪葡萄开发,投资700万元,流转土地110亩,建设连栋葡萄种植暖棚24个,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当年即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多元,社员根据入股多少,还分别获得了1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分红。
  
  同时,合作社扩大合作范围,招引农业科技公司作为科技赋能合伙人,获取肥料、种苗、技术等惠农支持,搭建“万农公社”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SAAS信息化管理,对蒲汪葡萄实行统一管理,把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简单拆解为“什么时间”“什么农事操作”“用什么农资”“用多少”,形成种植记录、质量标准、技术规程、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商标等多种规范化制度,科学降低葡萄种植成本,保障蒲汪葡萄品质。

  激活发展要素
  
  “我种了10个棚,去年一亩地就赚了6万多块钱,年终还保底分红了5000多块。有合作社作后盾,今年的收益一定会更好。”种植户鲁巍巍说。

  今年,郯城县农发集团继续加大合作力度,追加投资700万余元,在蒲汪二村流转土地98亩,兴建温室连栋棚37个,新型零碳日光棚4个,占地13.6亩的高端数字化综合示范棚1个。同时,配套投资170万元,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恒温库1座。

  “预计,今年蒲汪葡萄的产量就能达到513万斤,按照‘国企助力、乡村受益、多方共赢’的发展构想,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外部资金和技术投入,合作支持蒲汪葡萄产业发展,力争两年内推动这里的村集体实现收入50万元以上。”提起驻村工作的开展,高峰头镇省派第一书记尹建国介绍,1026亩流转土地渐显规模效应,932个葡萄大棚正在连片建设。
  
  目前,蒲汪葡萄示范园区正规划建设“林下休闲小院”、葡萄采摘区、认领种植区和高端果品区,加快形成“产供销、娱乐游”的综合发展格局,蒲汪葡萄正加速迈向规模化、设施化、现代化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