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沉浸生活

——未来人类生活图景展望
点击查看原图
        急于表达将转变为认真倾听。移动互联,人人“手滑”,不过大脑,“手指”表达,“碎片”阅读,即兴应答,网络暴力,时有爆发。这种短暂、仓促、过量的情绪化表达,将可能转化为悠长、专注的深情表达与静默用心的认真倾听。
  积极行动将转变为优雅作为。人们将由应该做什么的机械式积极转向可以不做什么的思考式积极。这种积极不是“一定要”的压迫,而是可以拒绝的大解放。可以说“不”的自信与自由,使行动变得稳重、从容和优雅。
  关注绩效将转变为关注品质。过度强调绩效,必然导向过度关注他人,然后就是自我的丢失。过度追求绩效,必然导向失速,进而丢掉品质。不能惠及自身的绩效追求迟早会发生转变,转向让绩效服务于品质。
  否定他者将转变为反省自己。曾经,我们通过否定他人来肯定自己。相互的否定是一种交流,彼此可以在辩论、嘲讽、甚至是攻讦中得到某种警醒。现在,我们通过肯定自己来否定他人。这样一种自我确认方式,只能以相互敌视、相互抹黑、相互造谣来实现,无法实现有效沟通,让大家共同陷入困境。要走出困境,只能走向自省。
  追求成功将转变为沉浸生活。对成功的过度追求,让生活变成了一束美丽的光,看着就在眼前,却永远也追不上。我们如逐日的夸父,不停地奔跑,饥渴难耐,饮尽了大江大泽,仍不解渴,最终渴死。他扔掉的手杖却化为一片美丽的桃园。适时停下来,沉静下来,桃花园即刻呈现。
  成功让生活失败,闲适令生活成功。
  ……
  老龄化很成问题。老年人多了,劳动力、社会活力、养老等等都成了大事。
  怎么解决这个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造人。咱不搞计划生育了,放开来生。哪承想,过去是罚款也要生,如今是给钱也没生育的热情了。好多人说,如今养孩子成本太高,生不起!这就是在找理由。没有那么大必要了,才是根本原因。原来生孩子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投资理财;现在,生孩子就是降低自身的生产力,就是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样的事,多数人不愿干。
  生活有保障了,没有多少人把养老寄托在子女身上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还有传宗接代的念头,九零后、零零后们,大多不会有这样的念头,解决老龄化问题,还是得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