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
——宏大时代生活变迁的图景

《烟霞里》作者:魏微

春花说:“男孩是要念书的,我爹就是吃了不认字的亏,从小到大被人欺负。过两年实在不行,我跟学校说情去,叫春明当个旁听生,到时你跟孙老师也说一声。”
小丫说:“行,我一定说去!”有一回,孙月华在走廊上遇见了春花,说:“这里原是祠堂,你还知道?”
春花愣住了,问:“什么祠堂?”
孙月华指了指廊柱,又指了指办公室,说:“这几间青砖大瓦房,村里头就数它最亮堂,你还知道来历?”
春花摇了摇头。
孙月华叹了口气:“这里原来是私塾,还出过秀才呢。”
说完就走回办公室去,跟苗老师叹道,可怜孩子,到头来成了文盲!家大业大有什么用?隔了几代就翻了个儿了!她祖上也不知作了什么孽?!
苗老师把头探向窗口,见两个姐姐一起说话,两个弟弟一边玩耍,叹道:“全村人都可当文盲,就他家出了文盲叫人叹气!”
孙月华说:“也没什么可叹气的!两代文盲,他们自己都习惯了。春花倒是机灵,像她娘。可惜了!”
这一来,又得说说小学校了。除了家,小丫最熟的地方就是这里了。没有门牌,没有院墙;两排瓦屋,五间课室,宽敞且轩亮。课桌、凳子、黑板、粉笔……样样不缺。这是李庄最特别的存在了,哪怕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也要先保孩子上学。
杨之华校长三天两头就往公社跑,当然他本来就是镇上人,有关系,要钱容易些。公社拨了钱,大队也爽气,坚决不挪用。大队书记拍胸脯、打包票说:“这钱系着娃儿们的未来,我要是挪用,还 是人吗?杨校长跑断了腿要来的钱,我们能挪用吗?”
不过据说还是挪用了些,否则至少会起个院子,挂个门牌,写上“李庄小学”四个大字,描红烫金,够鲜艳!
杨校长很遗憾,再对照隔壁的大队部,虽然有院子,却都是矮趴趴的草房子。村里的“中南海”都这么寒碜,可见大队书记有良心,经费没全吞。他当感激才是!
杨校长很年轻,那些年也就二十出头。高中毕业就来到李庄,当了小学校长。在这里,他遇上了结婚才两年的苗老师,见她生得好,嫁得屈;见她常常肿着眼泡。两人不好才怪呢,孤男寡女。
杨校长住在学校,而苗老师的小卖部就开在大队部,常常的,她要守到深更半夜才回家。有一天晚上,他去大队部找人聊天去,很奇怪院子里没人,各房间黑灯瞎火,唯有小卖部亮着灯。
小丫说:“行,我一定说去!”有一回,孙月华在走廊上遇见了春花,说:“这里原是祠堂,你还知道?”
春花愣住了,问:“什么祠堂?”
孙月华指了指廊柱,又指了指办公室,说:“这几间青砖大瓦房,村里头就数它最亮堂,你还知道来历?”
春花摇了摇头。
孙月华叹了口气:“这里原来是私塾,还出过秀才呢。”
说完就走回办公室去,跟苗老师叹道,可怜孩子,到头来成了文盲!家大业大有什么用?隔了几代就翻了个儿了!她祖上也不知作了什么孽?!
苗老师把头探向窗口,见两个姐姐一起说话,两个弟弟一边玩耍,叹道:“全村人都可当文盲,就他家出了文盲叫人叹气!”
孙月华说:“也没什么可叹气的!两代文盲,他们自己都习惯了。春花倒是机灵,像她娘。可惜了!”
这一来,又得说说小学校了。除了家,小丫最熟的地方就是这里了。没有门牌,没有院墙;两排瓦屋,五间课室,宽敞且轩亮。课桌、凳子、黑板、粉笔……样样不缺。这是李庄最特别的存在了,哪怕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也要先保孩子上学。
杨之华校长三天两头就往公社跑,当然他本来就是镇上人,有关系,要钱容易些。公社拨了钱,大队也爽气,坚决不挪用。大队书记拍胸脯、打包票说:“这钱系着娃儿们的未来,我要是挪用,还 是人吗?杨校长跑断了腿要来的钱,我们能挪用吗?”
不过据说还是挪用了些,否则至少会起个院子,挂个门牌,写上“李庄小学”四个大字,描红烫金,够鲜艳!
杨校长很遗憾,再对照隔壁的大队部,虽然有院子,却都是矮趴趴的草房子。村里的“中南海”都这么寒碜,可见大队书记有良心,经费没全吞。他当感激才是!
杨校长很年轻,那些年也就二十出头。高中毕业就来到李庄,当了小学校长。在这里,他遇上了结婚才两年的苗老师,见她生得好,嫁得屈;见她常常肿着眼泡。两人不好才怪呢,孤男寡女。
杨校长住在学校,而苗老师的小卖部就开在大队部,常常的,她要守到深更半夜才回家。有一天晚上,他去大队部找人聊天去,很奇怪院子里没人,各房间黑灯瞎火,唯有小卖部亮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