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
——宏大时代生活变迁的图景

《烟霞里》作者:魏微

周末丈夫回家,孙月华说:“看来还得再生一个!小门小户,光一个男孩哪够?我要是多生几个儿子出来,她敢?还用得着我上树?她自己就砍了去!”
右首的李二婶家,却是与小丫家合家交好。两家隔墙就能说话,这家缺个什么,那家就从墙头递过来。李二婶是村里有名的利落人,五六十岁样,中年守寡,落下她娘儿四个,如今也都熬过来了,没饿死一个。
她家在村里算是有根底的,主要是儿子出息,个个识字。大虎是民兵营长,二虎是生产队会计,三虎长得最俊俏,十八九岁的一小大哥,唇红齿白,跟个大姑娘似的,镇上念的高中,毕业后回村,家还没焐热呢,就被推荐上了大学。
村里人说:“这还不是该当的!兄弟几个都是村干部,把公社那些人的屁股舔得一个舒服,他不上大学,谁上大学?”
也有人说了公道话,说:“本来成分就好,正经的贫下农,他爷爷是李万材家的厨子,虽说是堂亲,少不了要照顾他些,但下人终究是下人。另有呢,他爷爷也不争气,好不容易置了几亩地,又赌输了,赔了个干净。阴差阳错,儿孙后代竟为这个转了运,你说是不是命?”
这一来,就说到了李万材家。如今,李良人的孙女也十来岁了,叫李春花,与小丫玩得最好,却是个文盲。这里有个缘故,李春花家住得离小学校不远,常抱着弟弟春明过来玩儿。早个三四年前,小丫还没上学时,也会带着小毛来找母亲,四个小孩常一起聚。
尤其是两个姐姐,闲时总坐在学校的走廊上晒太阳,隔着廊柱,一边一个,一起把廊柱上的红漆抠抠掉。
小丫问:“你为什么不上学呢?有没有十岁了?”
春花不说话,把眼痴痴地看着操场。操场那边是麦田,隔壁课室传来琅琅读书声。隔了好一会儿,春花说:“家里穷,念不起。”
又隔了一会儿,春花补了一句:“成分高,不叫念。”
小丫热切地说:“念书不一定非得坐在教室里,你可以站在后门口听,我跟我妈说去,她准答应!”
春花摇了摇头,说:“那倒不必。我认不认字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个,”朝匍匐在地上的春明努了努嘴,道,“也不指着他有大出息,好歹不当睁眼瞎就是了。”她并不知道,这话她太爷爷李万材也说过,其结果就是,成全了放牛娃田伢子这一支。
右首的李二婶家,却是与小丫家合家交好。两家隔墙就能说话,这家缺个什么,那家就从墙头递过来。李二婶是村里有名的利落人,五六十岁样,中年守寡,落下她娘儿四个,如今也都熬过来了,没饿死一个。
她家在村里算是有根底的,主要是儿子出息,个个识字。大虎是民兵营长,二虎是生产队会计,三虎长得最俊俏,十八九岁的一小大哥,唇红齿白,跟个大姑娘似的,镇上念的高中,毕业后回村,家还没焐热呢,就被推荐上了大学。
村里人说:“这还不是该当的!兄弟几个都是村干部,把公社那些人的屁股舔得一个舒服,他不上大学,谁上大学?”
也有人说了公道话,说:“本来成分就好,正经的贫下农,他爷爷是李万材家的厨子,虽说是堂亲,少不了要照顾他些,但下人终究是下人。另有呢,他爷爷也不争气,好不容易置了几亩地,又赌输了,赔了个干净。阴差阳错,儿孙后代竟为这个转了运,你说是不是命?”
这一来,就说到了李万材家。如今,李良人的孙女也十来岁了,叫李春花,与小丫玩得最好,却是个文盲。这里有个缘故,李春花家住得离小学校不远,常抱着弟弟春明过来玩儿。早个三四年前,小丫还没上学时,也会带着小毛来找母亲,四个小孩常一起聚。
尤其是两个姐姐,闲时总坐在学校的走廊上晒太阳,隔着廊柱,一边一个,一起把廊柱上的红漆抠抠掉。
小丫问:“你为什么不上学呢?有没有十岁了?”
春花不说话,把眼痴痴地看着操场。操场那边是麦田,隔壁课室传来琅琅读书声。隔了好一会儿,春花说:“家里穷,念不起。”
又隔了一会儿,春花补了一句:“成分高,不叫念。”
小丫热切地说:“念书不一定非得坐在教室里,你可以站在后门口听,我跟我妈说去,她准答应!”
春花摇了摇头,说:“那倒不必。我认不认字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个,”朝匍匐在地上的春明努了努嘴,道,“也不指着他有大出息,好歹不当睁眼瞎就是了。”她并不知道,这话她太爷爷李万材也说过,其结果就是,成全了放牛娃田伢子这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