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坚持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双轮”驱动

章丘描绘出一幅和美的丰收画卷

章丘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
点击查看原图
        9月23日,“庆丰收促和美”章丘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从龙山平陵古城,到相公鸣羊山间,一曲丰收的欢歌在乡村田野上唱响。济南市章丘区坚持党建引领贯穿始终、“三变”改革激发活力,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示范样板引领全域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打造特色路,连续两年在济南市乡村振兴考核中获第一名,并于今年9月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初步描绘了乡村振兴百花齐放的丰收景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孟凡庚

  这份丰收,写在了脸上

  彩旗飘飘,鼓声震天,在章丘区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平陵古城内,多彩的文艺表演渲染着节日氛围。村BA 冠亚季军、第九届齐鲁乡村之星代表、第十批“海右计划”乡村振兴人才代表、乡村振兴带头人接受礼赞,展现着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风采。与山东省财金能源有限公司就沿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进行签约,与上海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就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项目签约,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就龙山小米联合育种及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项目签约,延续丰收的喜悦,续写奋斗的故事。

  成熟的苹果、梨子密密匝匝,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挑选、包装、运输。曾经的荒山坡变身花果山,成为十九郎村增收致富的乐园……在章丘区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以“和美相公庄·好‘苹’十九郎”为主题,鸣羊山上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游客们乘坐着“鸣羊山号”小火车沉浸式体验丰收美景,尽享大自然的馈赠。

  今年以来,章丘把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截至2022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80.8%,广大农民喜笑颜开,广大农村活力迸发。

  这份丰收,扛在了肩上

  “我们的鲍芹,有着‘高、实、脆、甜’四个特点,吃起来无丝无渣,口感特别好……”32岁的刘向伟介绍起章丘名品“鲍芹”头头是道,引得客商连连称赞。刁镇街道鲍家村种植鲍芹已有一千年之久。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市场混乱、没有储存冷库,即便种得好,也未必卖得好等问题。2015年大学毕业的刘向伟回到家乡种起了鲍芹,对这一现象更是深有感触。

  2019年,刘向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发展难题,他带着村民先行先试发展大棚种植。几年间,全村就发展到了600多个大棚。现在的鲍家村,已经形成了以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带头,规模化种植、分类包装、统一定价的新模式,100多个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种植户收入状况明显改观。目前,章丘有217名回乡人才当选为村两委成员、79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振兴中挑起了大梁。

  近年来,章丘抓牢亲情乡情这根纽带,实施乡村人才“磁聚计划”,开展头雁领航、归雁奋飞、雏燕培育三大行动,制定“人才新政25条”“乡村人才振兴方案”等政策,打通人才成长全路径,培育集聚各类乡村人才2万人以上,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引领者。

  这份丰收,刻在了心上

  最近,绣惠街道施家崖村热闹非凡,藕田荡漾,果香虾肥,龙虾节正在筹备中,一派丰收景象。

  前不久,村党组织书记张恒起去微山湖学习,运回来14000斤小龙虾苗。如今,村里200多亩的莲藕田里,有160多亩放养了小龙虾,规模达到了24000多斤。眼下,莲藕和小龙虾都到了收获的时候,张恒起高兴地说:“丰收节到了,这是咱农民自己的节日,心里很高兴。我之所以举办龙虾节,与村里和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穿行在乡村,一步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农村环境不断变美,乡风文明持续向好,物质与精神实现“双丰收”。章丘区深化乡村文明、移风易俗行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石匣村乡村振兴戏剧节、非遗传承等创新案例被省文旅厅推广。创作了反映农民思想实际、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激励农民奋发向上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三涧溪村为原型的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一套首播,收视率居全国前列;衍生综艺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播出,集中呈现了章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魅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