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桑蚕业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黄海传》作者:赵德发
点击查看原图
        他经运河,转淮河,入海北上,于884年10月到达山东半岛南部。因为这个季节北风多,他乘坐的船只好靠岸避风,泊于现青岛西海岸的大珠山港浦。他在这里观山游水,弄月吟风,写了10首诗,40天后才扬帆北上,到达乳山口。
  
  乳山海湾,群山环绕,天风不犯,为天然良港。崔致远到了这里,还是等候合适的风向,一直住到冬天。想到途经即墨海边时没顾上祭拜山神,决定返回,求山神保佑,以得到好风送他回国。他到了海边住下,于大年初一登山祭神。
  
  流连多日,崔致远又返回乳山,直到阴历3月才起航回到新罗。他在中国十几年间写有大量诗文,但多数失传,只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入《四库全书》。由于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被新罗举国上下称赞,死后被追谥“文昌侯”,入祀先圣庙庭,尊为“百世之师”,被后世认定为朝鲜汉文文学奠基人。
  
  宋元以降,虽然日本人到中国多走南线,但还是有人从北线过来从事文化交流。朝鲜半岛依然与山东半岛来往密切,僧人、文人来中国学习的数不胜数。
  
  总之,东北亚汉文化圈的形成,汉传佛教的东扩,在很大程度上经由后来被称作黄海的这片汪洋。海水映照的日光月辉、经幢帆影,1600年来一直装点着世界文化史,魅力不减。
  
  有一种神奇的虫子,专吃桑树叶子,而后吐丝作茧,化蛹成蝶。一个女人研究这种茧,将丝抽取,织成布匹,供人们穿戴。这种虫子叫蚕,这个女人叫嫘祖。嫘祖是黄帝的妻子。
  
  嫘祖教民养蚕治丝茧,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桑蚕业起源于中国,举世公认。那时中国还没有棉花,人们除了穿兽皮,便是穿麻布。丝绸是一种十分高级的衣料,能够“衣帛食肉”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奢华生活。
  
  所以,统治者高度重视桑蚕业,殷商时期便任命官员专门负责这个产业。《殷墟书契后编》提到:“丁酉,王卜,女蚕。”《礼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岁既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这里出现的“女蚕”“世妇”,就是负责桑蚕业的女官。想象3000多年前的那些女官,集官威和技能于一身,巡行于桑田、蚕室、缫丝场、织房,是何等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