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省作协签约作家主题实践活动走进沂水

学习红色文化,探脉齐鲁文化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8月8日—10日,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部分代表在“沂蒙老区”临沂市沂水县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下简称深扎)主题实践活动。3天时间,作家们深入沂水当地,通过走进沂蒙彩虹小镇、西墙峪红色村史馆、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沂蒙山根据地、全省第一面党旗陈列馆、马站穆陵关、沙沟沭河源等地,学习红色文化,探脉齐鲁文化。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褚洪卿

  学习红色文化,传承沂蒙精神

  8月9日,作家们来到沂水县西墙峪红色村史馆、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沂蒙山根据地等地参观、学习。

  西墙峪村是沂蒙红色堡垒村。193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野战医疗所驻进西墙峪村,伤员多时达300多人。西墙峪村民不畏牺牲,几乎每一位村民都投入到掩护伤员、保护文件、运输物资等工作中,被八路军山东纵队首长亲切地称为“山纵的好后勤”“山纵的村庄”。

  素有“华东延安”之称的沂蒙山根据地,有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工作、战斗过。由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构成,现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区。

  活动中,作家们除了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红色历史,学习沂蒙精神,还与90后“兵支书”王成成交流、对谈,了解新时代乡村青年干部为家乡建设奋斗的故事,积累创作素材。

  探访齐长城,探脉齐鲁文化

  9日,签约作家一行来到沂水县沙沟、马站等地,寻访齐长城和沭河源。沭河,原名沭水,发源于山东省沂山南麓,南流入江苏省境内,属于沂沭泗水系。

  千里齐长城,西饮黄河,东垂沧海,似一条巨龙,盘旋于齐鲁大地之上。齐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它西起长清黄河边,沿泰沂山脉分水岭,逶迤东行,其中,沂水境内齐长城,自沂山南部的泰礴顶入境东南行,经点将台、大岘山、穆陵关、龙山、凤鸣山、牛山、杨廷山、三楞山,与从临朐、安丘进入沂水的二道长城会合后入莒县,历经沙沟、马站、圈里、杨庄、官庄五乡镇,全长140多华里,有遗址者占总长度的85.6%,古城堡、烽火台、点将台遗址12处。《古骈邑·穆陵关》载:“穆陵,齐国南门也。壁垒森严,且附筑贰城,要隘大关。其上堡楼互接,骁勇屯守。烽火相望,夜举烽,光亮山野,昼燔燧,烟云蔽天。严阵难犯,固若金汤。”

  烈日炎炎,站在齐长城富昌关、穆棱关等重要关口上,当地文史专家向作家们讲述着古老齐长城的往昔岁月和历史典故,以及今人为保护和传播长城故事所做的不懈努力。作家们亦被当地民众为保护齐长城遗址,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打动。

  对话作家

  活动后,省作协签约作家郭凯冰表示,“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随着创作的深入,我感觉原来的生活体验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今后的创作。这次深扎活动来到沂水,了解了很多我感兴趣的一些素材,像西墙峪村、天上王城等,都是很好的儿童文学创作的素材,我希望我能够通过对素材的掌握、了解和提纯,可以创作出关于这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

  省作协签约作家张金凤也表示,“每一次的深扎活动,我收获都非常大。现在我有不少的素材,也准备写几个系列,比如大运河系列、沂蒙老区红色系列等。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这些都是增加我们的人生阅历,也是增加我们的写作阅历。读万卷书,是我们自己可以完成的,而深扎活动恰是我们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的一种体现,也希望以后多举办深扎活动,让我们继续从中得到提升和历练。文学来源于人民,文学也应服务于人民,我愿意一次次在人民中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