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海屋添筹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点击查看原图
        胶州是胶东半岛上的一座美丽小城,那里一直流传这样的老话:“沉了洪州,立了胶州。”据说古时候并没有胶州湾,那里是一片临海平原,平原上有一座“洪州城”。这座城池很大,东城门在今天的板桥坊,西城门在冒岛处,南城门在湖岛处,北城门在女姑口。有一年,一位白胡子老者来到城里,边走边念叨:“狮子红了腚,淹了洪州城。”人们起初并不在意,后来有一天,城隍庙前石狮子的屁股突然变红,大家才想起这话,急忙逃生。这时洪州渐渐下沉,海水涌来将其淹没。洪州人扶老携幼,来到高处安身,建起了新的城池——胶州。
  其实,青岛一带还有另一句老话:“沉了沧州立洪州。”传说在现今青岛市区东南方向的海域中,曾有一座沧州城。老百姓本来在那里生息繁衍,后来沧州城被海水淹没,沉入水中,沧州人只好撤走,另建一座洪州城栖身。这就是说,胶州人的祖先们太悲惨,让洪水所逼,一撤再撤。
  在胶州西南方向100多公里处,当地人祖祖辈辈也流传一句老话:“淹了石河县,建了日照城。”情节和胶州的传说差不多,不同的是,洪州的石狮子红了腚,石河县的石狮子红了眼。石河县的人发现石狮子红了眼,慌慌张张逃离,一直跑到海水淹不到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叫作“日照”的城池。
  这些传说,惊心动魄。然而让人们困惑的是,无论是沉没于青岛外海的沧州、沉没于胶州湾的洪州,还是沉没于日照外海的石河县,都在古籍中没有任何记载。
  为什么会有这些传说?答案是:源自先民们对于沧海桑田的记忆。沧州、洪州、石河县,都是人类曾经居住的地方。
  有一个成语“海屋添筹”,出自《东坡志林》。苏东坡在书中记下了这么一个故事:古代有三个老人相遇,他们互相询问年龄。一个说,自己的年龄不记得了,只记得少年时与盘古有交情。一个说,他看见海水变桑田就添一个筹码,如今他的筹码可装十间屋子。还有一个则说,他吃过的蟠桃核丢到昆仑山下,如今长得与昆仑山一样高了。
  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人们都会认为这是三个吹牛大王,把牛皮吹到了极致。然而“海屋添筹”这一说,是有事实根据的。地球上的沧桑之变,真的是一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