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人
——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大熊猫之路》作者:考拉看看

能人以一些植物的果实、根茎和昆虫、鸟类等弱小的动物为食,这些食物提供的能量远远不够进化所需。他们将目光转向了被掠食者捕杀的大型食草动物,当然,他们还远远达不到从掠食者口中夺食的程度,只能得到一些“残羹剩饭”。
食物充沛的时候,掠食者并不介意与其它动物分享猎物,但是,笼罩大陆的寒意不断加深,大量物种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掠食者不再浪费取之不易的食物,这样一来,能人面对的往往是一堆光秃秃的动物残骸。这些骨头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坚硬程度就连掠食者也束手无策,仅靠脆弱的牙齿,能人不可能从中得到一丝一毫的能量。
在第四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熊猫的祖先为生存转变了食性,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们使身体进化得更适宜采食竹子,而人类的祖先将工具的进化放在了体外进行。
百万年前的一天,一群能人又一次站在一堆光秃秃的转角羚骸骨面前。这一次,其中一个能人转动了他并不发达的大脑,从大地上四处散落的石块中捡起大小适中的一块砸向了转角羚的头骨。头骨受力破碎,流出了美味的脑髓,饥饿的能人扑了上去,他的伙伴受到启发,纷纷捡起石块,砸向更多的骨头。这种利用石头敲击动物骨骼获取骨髓的方式,在能人种群中迅速传播,成为一种经验被代代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工具的利用方式不断演变。
一开始,能人仅是从掠食者进餐地旁边随机捡拾一些称手的工具,但很快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持久,有些地方石块稀少,有些地方的石块太小或太大。这使他们开始在进食前有计划地携带工具。
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脑容量小的能人种群渐渐被淘汰,剩下的脑容量越来越大,也更加聪明。能人对天然形成的工具越来越不满足,这种被动选择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危机四伏的大地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来挑选合适的工具,其中一些成员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掠食者的食物。于是,能人开始主动打磨一些不规则的石头,使其变成心中所想的样子:一些石块被打磨得锋利,用来切割动物的毛皮; 一些石块被磨得粗长,适宜握在手中挥舞……工具的制造还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好处,人类祖先的武力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一些大型食草动物渐渐被他们纳入食谱,掠食者不再是他们无法战胜的梦魇,直立人的时代就此开启。
食物充沛的时候,掠食者并不介意与其它动物分享猎物,但是,笼罩大陆的寒意不断加深,大量物种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掠食者不再浪费取之不易的食物,这样一来,能人面对的往往是一堆光秃秃的动物残骸。这些骨头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坚硬程度就连掠食者也束手无策,仅靠脆弱的牙齿,能人不可能从中得到一丝一毫的能量。
在第四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熊猫的祖先为生存转变了食性,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们使身体进化得更适宜采食竹子,而人类的祖先将工具的进化放在了体外进行。
百万年前的一天,一群能人又一次站在一堆光秃秃的转角羚骸骨面前。这一次,其中一个能人转动了他并不发达的大脑,从大地上四处散落的石块中捡起大小适中的一块砸向了转角羚的头骨。头骨受力破碎,流出了美味的脑髓,饥饿的能人扑了上去,他的伙伴受到启发,纷纷捡起石块,砸向更多的骨头。这种利用石头敲击动物骨骼获取骨髓的方式,在能人种群中迅速传播,成为一种经验被代代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工具的利用方式不断演变。
一开始,能人仅是从掠食者进餐地旁边随机捡拾一些称手的工具,但很快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持久,有些地方石块稀少,有些地方的石块太小或太大。这使他们开始在进食前有计划地携带工具。
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脑容量小的能人种群渐渐被淘汰,剩下的脑容量越来越大,也更加聪明。能人对天然形成的工具越来越不满足,这种被动选择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危机四伏的大地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来挑选合适的工具,其中一些成员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掠食者的食物。于是,能人开始主动打磨一些不规则的石头,使其变成心中所想的样子:一些石块被打磨得锋利,用来切割动物的毛皮; 一些石块被磨得粗长,适宜握在手中挥舞……工具的制造还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好处,人类祖先的武力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一些大型食草动物渐渐被他们纳入食谱,掠食者不再是他们无法战胜的梦魇,直立人的时代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