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星星为它们涂了一身亮银

点击查看原图
        ◎文 尹晓冬
  
  《海货》是阿占的最新散文集,分为“潮”“味”“岛”三章,描摹胶东半岛风物风情、人文民俗,打捞时间褶皱里充满传奇色彩的非虚构史。自写作二十几年间,阿占孜孜不倦地向着渔村和岛屿出发,沉潜其中,深入探寻,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使得其散文充满人间至景至味,像海里浮动的白浪花,每一朵都带着深处的负氧离子与新鲜水气,令人忍不住赏其美妙,叹其天工。书中插图五十幅为阿占用灵魂之笔绘制,成为另一种神秘的语言,当海潮退却,短暂静谧,画作轻轻浮出水面,为刚刚退却的海岛故事做一番诗意的补充——在写实与抽象中,现实主义的沙滩又延展一片新的境界。
  
  阿占笔下人物个个不一般,非痴即怪,用毕生的经历演绎着岛屿生活的变迁史。阿占经年踏访山山水水,与船老大、造船匠、鱼佬儿、织网人、养殖户做朋友。“在古老的汪里村,我结识了一位退役的‘鱼眼’,他干黑精瘦,身体里的水分似乎已经被经年的海风全部带走了。我上前请教,他答非所问,加之牙齿没剩下几颗了,满口漏风,话语听起来含混不清。我甚至怀疑他在说梦话——想当年,海豹海豚会在水中围堵鱼群,各种海鸟也在空中俯冲猎杀它们,经常激发出宏大的鱼汛场面……鸟和鱼本来就是一家子,信不信?”

  《海货》中,寻找“鱼道”有理有据,逻辑思维缜密。文中对于风向与鱼汛的关系研究之透彻,几乎可以成为有志于做海上渔猎者的普及读物。“刀鱼洄游,春秋两季在黄海形成鱼汛。它们白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的礁丛区,夜晚开始垂直移动,组团到水体中上层甚至表层游弋觅食,以星辉为衣,夜行不止。”——这一幅幅壮观又生动的画面,仿佛跟随余晖一起潜入藏蓝色海水,刀鱼在礁石与海草间婉转升降,星星为它们涂了一身亮银。
  
  阿占讲故事的能力非同一般,比如这个开头“极则必反之,从新鲜到腐鲜,或许可以从一条鱼说起。”这充满哲理又意味深长的句子充满了诱惑,沉不住气的人定会顾不得吃饭而急切地一睹究竟。就连其中餐桌上的认知与烹饪过程的描述,也足以作为普通人家厨房海味大餐的宝典。

  《海货》无疑是写画才女阿占献给故乡的又一部力作,独特新奇的语言如海潮一般跌宕,充满无限的张力。那些突破常规文学表达模式的词句比比皆是,带着动态可视感。比如“流沙如软金、那笑声似乎能把月亮击落、炸雷般的讨价还价、额头上刻满了航道,满脸粗暴美学、以风浪纹身、枕浪做梦十数年、被全世界的哈喇子包过浆、十万梦幻的马匹就在大海之上腾空而起、在大海的牧场里,在月亮的银簪下……”记得某次与著名诗画家石寒老师谈起,说到阿占大学所学是艺术毕业,现在却把小说、散文伺弄得风生水起,极具个人辨识度,令人着迷。我俩忍不住玩笑说:“看来功夫在诗外,艺术是贯通的。”

  ◎(《海货》,阿占/著,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