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保命”方式

——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大熊猫之路》作者:考拉看看
点击查看原图
        被子植物替代中生代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裸子植物,大量繁衍,迅速蔓延至地球上的各个区域,各种食草动物便有了充足的种类繁多的食物,体形首先膨胀,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的体形随之增大,向凶猛的猎食者发展。
  
  越来越多的化石“重见天日”,远古的奥秘一点点地显露出来。科研人员在云南禄丰地区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的化石,其中属于食肉目的动物有迪氏祖熊、中国印度熊、印度熊、似古中华貂、禄丰原臭貂、水獭、灵猫、鼬鬣狗、高氏鼬鬣狗、凶猛似剑齿虎、假猫等。
  
  体形较小的始熊猫在众多食肉类动物中不占优势,还很可能被其他处于食物链上层的猎食者捕食。它们需要时刻警惕,以逃避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
  
  中新世时,中国南方的地势相对平缓,在充足阳光的照射下,各种树木竞相生长,形成一片片森林。始熊猫在森林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食物,一些啮齿类动物,如松鼠、竹鼠等,可能在它们的食谱上。
  
  森林深处的一片竹林中,一只始熊猫在剑齿虎的追赶之下,慌不择路,一头撞了进来。这只始熊猫很快发现,这里竹子生长得很茂盛,杂乱地分布着,竹竿长得很高,给剑齿虎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确定不能使始熊猫成为食物后,这只剑齿虎怏怏地放弃了追赶。
  
  这次事件给这只始熊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特有的交流方式,始熊猫家族的成员很快知道了这种“保命”方式。而且,生活在竹林中的竹鼠也是它们的食物之一。在低矮的灌木丛中,一些植物的块根能给它们提供维持生命的能量,这使得它们在竹林中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
  
  光阴流转到一个点上,一个微妙的变化在一只始熊猫的体内发生了。“在自然界中,演化的基本逻辑,是先有基因突变,再有环境选择”,这一次也不例外。这只始熊猫体内的一个基因片段产生了新的变化,使它开始尝试采食竹子,也许一开始美味的竹笋才是它的选择,但不知在什么时候,它的牙齿能够咬断一些年份不长的竹竿。这只始熊猫的后代也继承了它的这一基因,很快,拥有食竹特性基因的始熊猫家族渐渐壮大。
  
  但在这一时期,始熊猫没有放弃食肉的本性。科学家研究了竹子的成分,发现其中糖类占26.15%,脂肪占1.27%,蛋白质类占10.23%,粗纤维占33.62%,而磷、铁、镁等元素的含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