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交学费

——山水画家康庄的传奇人生
《借来挂流三百丈》作者:张柯
点击查看原图
        美术家有美术家的眼睛。
  
  张彦青说:“蒲松龄到底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康庄收的这件东西没有错。不可能这家的老人,做个别人家的神位摆着。木雕从淄川流落到济南,很可能是蒲氏后代遭逢乱世,无法保存所致。”
  
  雕像用的檀香木,又名白檀,属檀香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印尼、澳大利亚和非洲。檀香木香气袭人,常作为高级器具、雕刻等用材。佛教称檀香为“旃檀”。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对檀香木的描写。在《西游记》里,唐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康庄说:“木质细密的木材才能刻制出雕像细微的部分,檀香木堪当此任。”
  
  大家最后结论令人鼓舞:“木头人子”就是蒲松龄的写实木雕。
  
  这次捡漏经历,堪称康庄收藏生涯中的“优胜记略”。其实,他败走麦城的经历更多。
  
  康庄对笔者说:“收藏的关键是三个字,即眼、缘、钱。没有眼力,发现不了好东西,识别不出假东西;没有缘分,就会与宝物失之交臂;没有钱,遇到宝物,你拿不走。”

  是啊,有句话叫做“小户人家玩古董,搬来搬去就是这几样东西。”笔者说。
  
  康庄接着说:“我忘了是谁说的了,收藏家是百万富翁里的穷光蛋,他们‘富得穷极了,穷得富极了。’许多藏家守着一大堆财富,手里没有几个钱,几乎个顶个都是这个样。”
  
  康庄刘大平结婚后,一开始妻子反对丈夫玩收藏,岳父曾警告女婿:你早晚让这些垃圾埋了!
  
  谈起收藏的经历,刘大平在旁插话:“最穷的时候,我手里还有两毛钱。”
  
  不管你是富得流油,还是穷得叮当响,只要玩收藏,没有不交学费的,看走了眼,买来假货,看走了眼,放走真货,这都算交学费。康庄说:“搞收藏,十年之内没有不交学费的,见的东西多了,长了眼了,学费才交得少。”
  
  关键问题是,有时藏家手里根本没有学费。
  
  上世纪70年代,的确良面料刚兴,康庄咬咬牙做了件的确良衬衣。两口子到泉城路旧军门巷看电影,那里有座新华电影院。二人路过百货大楼斜对面的古旧书店,康庄抬脚走了进去,看见一套民国时期出版的线装本《辞源》,要价八块钱。可他腰里没有钱,只有两张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