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勇者无畏

——惊心动魄的攀登故事
《第三极:珠峰的谜团、执念与生死》作者:[美]马克·辛诺特(Mark Synnott)
点击查看原图
        普拉卡什希望,今年能成为他通过登顶证明自己能力的一年。
  
  普拉卡什在尼泊尔中部城市博克拉(Pokhara)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长大,这里也是安纳普尔纳峰(Annapurna)山脚下。他是古隆族,尼泊尔的126个民族之一。尽管我们的高山协作大部分都是夏尔巴人,但我们队伍里也有古隆族、塔芒族和藏族人,而其他登山队里还有拉伊族、库隆族、孟加拉人、印度人和中国汉族人。珠穆朗玛峰上有大量工作岗位,这些来自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很多都是在山上海拔较低的地方做做营地里的一些工作,而在高处工作的向导和背夫往往绝大部分都是夏尔巴人。
  
  普拉卡什告诉我,他们家祖上好多代都是廓尔喀战士,这些尼泊尔士兵非常有名,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也是大英帝国皇家军队的一部分。他们的信条是“宁死不当懦夫”,据说只要他们抽出自己强大的传统武器廓尔喀弯刀,不见血绝不回鞘。普拉卡什曾两次努力响应家族的召唤,但廓尔喀兵团没有收他,因为他牙齿不够坚固,而且招收新兵的两项测试中有一项他没通过,就是5分30秒内跑完1英里(1609米)。

  他已经装好包,坐在一两米外的雪地里。那个包装成了庞然大物,接缝处都鼓了起来,我就算光是想想把这个包从地上拎起来都已经不寒而栗了,更不用说今天晚上还要把它背到海拔8300米的地方去。背包里有7个氧气瓶,加上他的水、食品和其他过夜需要带的东西,一共可能有70磅(约32千克)。
  
  顶峰的金字塔状山体上还有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普拉卡什背起大包,戴上氧气面罩,加入夏尔巴登山者的队伍,向营地外面走去。仍然一点儿风都没有,但北坳已经没有阳光,气温足足下降了二十度左右。我向普拉卡什挥了挥手,矮身走进帐篷。
  
  今晚只有我一个人睡这个帐篷,因为今天早些时候托姆回前进营地了。我们第一次上北坳的时候他感觉不大好,就没一起上来,所以昨晚是他头一回上到7000米的地方,而他也遭受了我和其他队员12天前遭受的一切。早上他脑袋一跳一跳地疼,中午前后他便决定下山,而不是跟我们一块儿再在北坳待一晚。我开始怀疑他还有没有机会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