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党委副书记报考本校博士,到底行不行?

        “原则”本是一个刚性的词汇,但在“实然”范畴中,“原则”但一旦变身“原则上”,便不可避免地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延伸出“无原则”的可能。如此逻辑之下,尽管党委副书记名叫“进录”,但青海民族大学对其最终做出“不录”的决定,当属“及时止损”的明智之举。
  
  日前,青海民族大学发布公告称,经复核,阿进录不符合该校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取消其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资格。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于4月9日发布的《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结果公示》显示,阿进录以81.40分的最终成绩位列民族学研究方向6名拟录取考生的首位。
  
  阿进录是谁?又是什么原因让青海民族大学“忍痛割爱”,将高分考生拒之门外?青海民族大学官网“现任领导”信息显示,阿进录现任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负责校党委日常工作,负责党建、机构设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宣传意识形态、思政教育、统战、安全稳定和保卫工作。
  
  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选择“母校”考博胜算更大?还是确确实实向往工作单位民族学领域科研水平?不论是基于何种考量,阿进录本次与青海民族大学的“双向奔赴”想要不火很有难度。我们在此不以蕴含厚黑的“惯性思维”考量,但就有关硬性规定立论,党委副书记报考本校博士,如此到底行不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历年来关于做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各招生单位可自主确定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方案,如此看来,但凡阿进录符合青海民族大学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的报名条件,即便其职务再高,报考“母校”博士研究生也是其不可剥夺的自由,青海民族大学也理应对待“父母官”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而在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于2022年11月7日发布的《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已获硕+学位的人员(其中获得境外学位者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应届硕+毕业生(最迟须在2023年9月1日前取得硕一毕业证和学位证);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2017年9月1日之前)。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1978年9月1日后出生)。身体健康,符合招生体检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阿进录出生于1973年10月,显然并不符合“考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的有关条件限制,并且招生简章明确注明“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形式为全日制,须脱产学习”,由此看来,这位负责党建、机构设置等多种重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不但“原则上”超了龄,也很难满足“脱产学习”的要求。
  
  “原则”本是一个刚性的词汇,但在“实然”范畴中,“原则”但一旦变身“原则上”,便不可避免地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延伸出“无原则”的可能。如此逻辑之下,尽管党委副书记名叫“进录”,但青海民族大学对其最终做出“不录”的决定,当属“及时止损”的明智之举。

  ◎刘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