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电影《望道》正在热映中

讲述《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诞生的故事

        电影《望道》正在热映中,该片由侯咏执导,刘烨、胡军领衔主演,吴晓亮、奚美娟特别出演。影片片段式地为观众展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的传奇人生。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陈独秀、李大钊两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在北京读过该书英文版,深为赞叹。二人认为,应当尽快将此书译成中文,广为流传。但翻译此书颇有难度,正如影片中陈望道所言,《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战斗檄文”,要求译者不仅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有相当高的中文文学修养,此时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归来,接下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重要任务。1920年2月,陈望道秘密回到老家分水塘完成翻译工作。由于时间紧迫,陈望道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其间母亲送来粽子,陈望道不经意间将墨汁当糖汁吃到了嘴里,此事被后来人传为美谈。
  
  终于,在20天的期限内,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随即前往上海将手稿交予陈独秀,准备在《星期评论》连载,但当他到上海的第二天,该刊便停刊了。此时,中国共产党建党筹备工作已经开始,印发中译本《共产党宣言》成了当务之急。陈独秀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代表维经斯基商议,后者随即筹措一笔经费,开办了一家小型印刷厂,取名“又新”。据说,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印刷过程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由于工人们排版失误,将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同年9月,第二版印发时才纠正了这一错误。
  
  影片《望道》聚焦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这段历史展开,作为一部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着与以往同类型影片截然不同的气质。《望道》以柔美的影调、考究的构图与色彩、沉着的叙事节奏,为观众讲述了一段苦难中见真情的革命往事。
  
  导演侯咏,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在构图和用光方面功力颇深。片中,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在印刷厂等来第一本《共产党宣言》时,室内光线昏暗,利用电灯这种硬光源进行设计,突出人物轮廓,呈现雕塑般的人物影像,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更为这一开创未来的重要时刻赋予神圣光辉。上海师范大学电影学院教授龚艳曾评价,不管是陈望道在柴屋中通宵达旦翻译时的一灯如豆,还是印刷厂内的室内微光,光线的运用以统一的视听语言形成了抽象的诗意,“照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信仰的选择、坚持。”
  
  此外,细腻的情感处理也是本片一大亮点。影片中,陈望道与蔡慕晖的情感描写令人动容。例如,蔡慕晖为救陈望道求助于戴季陶,戴季陶威逼利诱,蔡慕晖无法接受,她在雨中无助地哭泣,她深爱着陈望道,但她知道,如果病倒的是自己,陈望道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些情节,以感人的生活场景反衬出时代环境的冰冷险恶,以凡人之躯做出超越人性的抉择,昭示了革命意志的顽强,共产主义信念不可磨灭。
  
  纵观全片,早期革命者的伟大在于“相信”。纵使面对长枪短刃,纵使横遭千夫所指,他们依然相信,相信这本薄薄的甚至错印了书名的小册子的力量,正如陈独秀对陈望道说的,“今后这本书我们还要印几千册、几万册、几百万册”。即使印刷作坊里灯火昏暗,但先驱们的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最终,陈望道和千千万万“陈望道”们,如愿印证了他们的理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郭子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