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人,现代性的风景

        ◎吴辰

  当下的读者似乎越来越不注意小说中的风景描写了,他们更关心的是跌宕起伏的情节、复杂多变的人物以及那些经由人物言语传达出来的看似高深莫测的“哲理”,对那些在作家笔下摇曳多姿的风景,读者们常常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有时为了追赶阅读进度,他们会有意识地忽略掉一些风景描写,仿佛这些风景也就只不过是路过的“风景”,在文学作品中不过是一些笔墨趣味的存在,可有可无。这当然不能苛责读者,现代社会带来的速度感让他们身边的时间一再加速,他们中的很多人被这种速度感所裹挟,只注意到以自己为中心的一块很小的环境,而让那些更广阔的风景与自己擦肩而过。这是现代性带来的症候,身处现代性之中的读者想要从其中脱身并有所反思,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那些与读者们擦肩而过的风景就真的是明日黄花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郭晓平这本《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的出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众所周知,中国现代小说的显著标志便是“人”作为主体在文本中的呈现,而那些源自于自然的事物、风景则显得不再重要,但是,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风景早已浸润了“人”的气息,成为了“有人”乃至于“人造”的风景,只有直视这些风景,才能看到文学作品中掩藏在情节背后的“故事”,才能看到作者们一颗颗袒露的心灵。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早已成为了共识,而那些由人而生的风景也理应受到读者们的重视,风景即人,人亦是风景。从这个观念出发,郭晓平的《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深入挖掘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消费、传播等各个领域,探寻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诸多机制,并以具体且有代表性的作家为例还原文学现场,构建出了一个流动着的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述景观。在《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中,郭晓平并没有被“风景”一词的既有所指限制,而是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中风景的复杂和多面。“是谁在看”“在哪里看”“用什么姿态看”“看什么”,如此种种只是基本问题,郭晓平更注重的是那些风景在形成与被观看过程中产生的张力。和古典意义上的“风景”不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风景是交织的,它是自然的创造、人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是民族国家的一个隐喻和象征,看似简单的风景描写中有着作者、读者等文学生产中各个领域对20世纪中国的想象。

  在郭晓平的《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中,不仅有整体、宏大的风景书写机制研究,还有细致入微的、有关作者个人的案例研究。郭晓平通过萧红、郁达夫、沈从文、丁玲、孙犁等作家对他们作品中的风景书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郭晓平在面对每一位作家时,没有用那种太过于学院派的手法来对作家进行理性分析,而是用一种类似于印象派批评的手法回到作家生活着的情境之中,并借用作家的眼睛观察着那些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风景。有关这些作家的文字,郭晓平的分析可以说是详尽而独到,她能在那些早已被读者熟识的风景描写中读出作者的深意,她从那些花草山川、霓虹楼宇之间挖掘出了别样的深意。在著作中,每一位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郭晓平精心拣选过的典型,把他们串联起来,正是20世纪中国独有的文化景观。

  《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 是近年来有关风景叙述研究的重要著作,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学理层面上,更在于它提醒着读者要重新注意那些被有意无意忽视了的中国现代风景。其实,包括郭晓平在内的中国现代文学阅读者和见证者在阅读相关作品时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吸引着后来人阅读、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郭晓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