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面对陋习,法律不能缺位

        “16岁少女逃婚”事件折射出的,既有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经济社会差距的问题,也有重男轻女思想导致的适婚人口结构失衡,更有社会治理缺失、乡风民俗、攀比之风盛行的因素。解决之道还需瞄准深层次原因,从就业、民生、乡风塑造、示范引领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各方关注的目光,还要放长远一些:送孩子回家,不是终点;训诫教育,治标不治本;追责问责,请加大力度。

  近日,四川一名16岁少女称家人收了26万元彩礼将她嫁了出去,她出逃到广东,被男方家人强行带回,途中她谎称上厕所,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报了警。媒体报道此事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在警方、妇联组织等多方的介入下,女孩已被送回了家。

  16岁、嫁人、彩礼、出逃……这些关键词汇集在一起,格外扎眼。如此荒唐的事件竟发生在当下法治社会里,令人震惊至极。我们不禁要问:涉事女孩的父母以及所谓的“男方家人”,究竟置国法于何处?

  婚姻法明确规定,男子法定结婚年龄为22周岁,女子不得早于20周岁。16岁的少女,尚不具备结婚的条件,即便她本人同意嫁人,也是无效婚姻。更何况,民法典也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加以干涉。

  实际上,法律的规定不止于此。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有律师表示,少女既已通过逃跑、报警等具体行为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抗拒,说明她并非自愿。如果其父母或男方仍然逼迫、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干涉少女结婚,则可能触犯《刑法》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从而面临刑事处罚。

  新闻的最新进展是,四川凉山当地政府介入调查后,对双方父母进行了训诫教育,双方父母认识到未成年人婚约的危害性,当即签订调解协议,解除了无效婚约,承诺退还彩礼。四川凉山普格县有关部门称,对在该事件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将依纪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其实围绕此事最令人愤慨的,是这个16岁女孩在其家人眼里,并非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受法律保护的“未成年人”,只不过是价值26万元的“物”。

  时至今日,仍有某些父母固执地将子女视为“私有财产”,随心所欲处置子女。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额彩礼化为生财工具,亲生骨肉成为商品被拿来交易。这也是令网友最担心的事——被解救之后,女孩在这个家里是否就真的“安全”了?她会不会再次被迫“出嫁”?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家长,孩子难免会再次陷入危险境地。

  应该看到,“16岁少女逃婚”事件折射出的,既有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经济社会差距的问题,也有重男轻女思想导致的适婚人口结构失衡,更有社会治理缺失、乡风民俗、攀比之风盛行的因素。

  解决之道还需瞄准深层次原因,从就业、民生、乡风塑造、示范引领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当父母的也必须明白: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子女不是生财工具,也并非个人私产,其人身受到法律的保护。

  所以,各方关注的目光,还要放长远一些:送孩子回家,不是终点;训诫教育,治标不治本;追责问责,请加大力度。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