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莱芜区商事登记直通车赋能“双创”

流动服务激活经营主体成长活力

“商事登记直通车”以“政务服务移动站”形式持续穿梭于社区、街道、园区等多个区域
点击查看原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济南市莱芜区积极拓展和延伸济南“佳佳帮您办”品牌的服务精神,创新打造“商事登记直通车”,以“政务服务移动站”形式,持续穿梭于社区、街道(镇)、园区、企业,主动叩响创业者的“门扉”,精准对接从准入到准营的全链条需求,有效清除创新创业路上的“绊脚石”,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截至目前,“商事登记直通车”已开展43场定制化服务活动,足迹覆盖14个街道(镇);累计提供1000余次针对性指导、帮办与答疑,1700余户企业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政务便利”。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 王浩酾

  聚焦主体需求 助力双创起步进阶

  小微主体的双创之路,从“起步”到“进阶”,转型是重要“关口”。“商事登记直通车”以靶向服务精准发力,助力小微主体打破转型瓶颈。明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国首批、莱芜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因老年社员占比近三分之二,难以适应数字化操作等新技术,导致农机农艺融合试点受阻,制约产业升级。“商事登记直通车”联合高庄便民服务中心,组建6个专项小组,以“白+黑”工作模式——白天村内集中办理,夜晚入户为在外务工社员单独办理退社手续,有效助力合作社优化成员结构,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同时,为助力高校学子迈好从校园到社会的关键一步,“商事登记直通车”与人社部门协同联动,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送上创业就业政策与服务“大礼包”。活动中,聚焦毕业生创业就业难题,详解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办理等核心流程,普及创业贷款、就业见习等热点政策,同时,就业指导专家传授面试技巧,助力学子提升职场竞争力。此次“组团式”服务现场解答了百余个具体问题,构建起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桥梁”,为区域“双创”培育新生力量。

  赋能特色领域 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双创”的活力,既孕育于未来产业,也蕴藏在传统“瑰宝”之中。“商事登记直通车”深入“鲁王工坊”“顺香斋”等非遗老字号,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将场景化服务贯穿全程。围绕非遗企业实际经营场景,聚焦跨部门资质协调、文创转化政策适配等需求,提前联动相关部门,实现跨部门事项“一口受理、闭环跟进”,助力非遗企业在“双创”浪潮中转型,让千年技艺迸发鲜活生命力。
  
  莱芜花椒是区域特色产业,但部分经营主体因政策不熟悉等问题,难以实现从“小作坊”到“规模化”的升级。“商事登记直通车”主动下沉花椒产业一线,为小微企业系统讲解登记注册、生产许可等办理流程,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靶向破解证照联办、政策兑现等难点痛点,助力构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全链条发展体系,为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注入动力。

  创新服务机制 优化“双创”发展生态
  
  “商事登记直通车”工作成效的背后,是“主动服务、协同联动”服务理念与机制的变革。在茶业口镇,嬴嘉建设工程公司因不熟悉减资公告操作流程求助,工作人员不仅上门提供“手把手”教学,协助企业完成公告发布,还同步为街道(镇)帮代办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实现“服务一次、赋能一片”的效果。
  
  这种“企业点单、直通车接单、区镇联办”的模式,已成为直通车服务的核心机制——通过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将“坐等审批”升级为“进村问需”,形成覆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从助力小微创业到赋能新兴产业,从守护非遗传承到护航青年梦想,莱芜区“商事登记直通车”以“车轮上的政务”激活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在基层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