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财产无偿转让给前妻 债务人能否躲避执行?
        商报济南消息 上诉期间,债务人与妻子协议离婚,并将名下房屋无偿转让给前妻,这种行为能否躲避执行?近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审理该起案件。
  
2023年6月,甲公司将乙公司及赵某起诉至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要求乙公司和赵某共同支付拖欠的建材款,法院依法判决乙公司及赵某向甲公司支付拖欠的货款700余万元及利息。2023年7月,赵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23年8月,赵某与其妻子钱某签订《婚内析产协议》,将赵某名下房屋无偿转让给其妻子钱某单独所有。之后,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2023年10月,二审法院驳回赵某上诉,维持原判。2023年12月,因乙公司及赵某迟迟不履行生效法律义务,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依法对赵某名下房屋进行查封过程中,钱某向法院提交执行异议申请书,声称房屋已经双方协商归钱某所有,要求停止对房屋的查封。
  
2024年3月,甲公司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将赵某及钱某起诉至槐荫区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赵某将其房屋转让给钱某的行为。赵某辩称,《婚内析产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且在两被告离婚时,二审判决还未生效,原告对被告赵某的债权尚未确定,双方并未有通过离婚来逃避债务的主观故意,请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请。钱某表示,对于原告与赵某之间的债务纠纷,钱某并不知情,也非基于逃避债务,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法院于2023年6月作出判决,判令乙公司、赵某向甲公司支付货款700余万元及相应利息等。赵某提交上诉状落款日期为2023年7月,可以推定在此之前,赵某明确知晓判决书的内容。2023年8月,赵某与钱某通过婚内析产的方式,将名下不动产转让给钱某,时间在赵某与钱某经法院调解离婚之前。应认定赵某是无偿转让财产,赵某该行为损害甲公司的债权,不能排除具有逃避甲公司债务的恶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甲公司要求撤销赵某将其房屋转让给钱某的行为符合上述法律规定,对于甲公司的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承办法官表示,对于债权人而言,一旦发现债务人存在无偿或明显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债权人可行使债权人撤销权,向法院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诉请法院依法撤销债务人的财产转让行为。债务人应秉持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一旦被查实,不仅无法逃脱债务,还可能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而面临罚款、拘留,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后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通讯员 崔存星
           	
        2023年6月,甲公司将乙公司及赵某起诉至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要求乙公司和赵某共同支付拖欠的建材款,法院依法判决乙公司及赵某向甲公司支付拖欠的货款700余万元及利息。2023年7月,赵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23年8月,赵某与其妻子钱某签订《婚内析产协议》,将赵某名下房屋无偿转让给其妻子钱某单独所有。之后,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2023年10月,二审法院驳回赵某上诉,维持原判。2023年12月,因乙公司及赵某迟迟不履行生效法律义务,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依法对赵某名下房屋进行查封过程中,钱某向法院提交执行异议申请书,声称房屋已经双方协商归钱某所有,要求停止对房屋的查封。
2024年3月,甲公司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将赵某及钱某起诉至槐荫区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赵某将其房屋转让给钱某的行为。赵某辩称,《婚内析产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且在两被告离婚时,二审判决还未生效,原告对被告赵某的债权尚未确定,双方并未有通过离婚来逃避债务的主观故意,请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请。钱某表示,对于原告与赵某之间的债务纠纷,钱某并不知情,也非基于逃避债务,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法院于2023年6月作出判决,判令乙公司、赵某向甲公司支付货款700余万元及相应利息等。赵某提交上诉状落款日期为2023年7月,可以推定在此之前,赵某明确知晓判决书的内容。2023年8月,赵某与钱某通过婚内析产的方式,将名下不动产转让给钱某,时间在赵某与钱某经法院调解离婚之前。应认定赵某是无偿转让财产,赵某该行为损害甲公司的债权,不能排除具有逃避甲公司债务的恶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甲公司要求撤销赵某将其房屋转让给钱某的行为符合上述法律规定,对于甲公司的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承办法官表示,对于债权人而言,一旦发现债务人存在无偿或明显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债权人可行使债权人撤销权,向法院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诉请法院依法撤销债务人的财产转让行为。债务人应秉持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一旦被查实,不仅无法逃脱债务,还可能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而面临罚款、拘留,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后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通讯员 崔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