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陪着爷爷去踏秋

        ◎文/李永斌

  爷爷虽然年近八旬,但依旧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看起来像是60多岁的年纪,这可能与他经常锻炼身体有关。爷爷平时喜欢游泳、踢毽子、抖空竹,然而更喜欢的还是绕着村子散步。村东头有个废弃的碾盘,每到秋冬季节总有老人坐在上面懒洋洋地晒暖。他们有的和爷爷同龄,有的甚至比爷爷还小。但相比起爷爷来却苍老很多,他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孤独,哀叹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爷爷总惊讶于他为什么有那么饱满的精神状态,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让他保持年轻的?可每次问他他总是笑而不答。
  
  一个深秋的早上,爷爷让我陪他去山上踏秋。这么冷的天,万物都凋零了,有什么好看的?我不情愿地陪着他往山上走。
  
  我们的村子三面环山,一水绕庄。山虽不高但层峦叠嶂、植被茂盛;河湾不深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甬路不宽可它却光滑平坦、曲径通幽。我跟着爷爷健步走出村口,此时小河还没映入眼帘,“哗哗啦啦”的流水声却早已先入为主,犹如一首叮咚悦耳的童谣一般亲吻着我们敏感的耳膜。“嘎嘎”几声鹅叫打破了沉闷的凌晨寂静,那是它们扑棱着翅膀在河面上追逐嬉戏时弄出的动静。红彤彤的太阳也在地平线上慢慢升起,照得大地一片橘红,河面上涟漪不时荡起,犹如几条动态的金线在丹红的被面上缝补梭织一般。爷爷指着沉到水底的鱼对我说:“秋天的水最清澈了,连它们的鱼鳞都能反出阳光来。”
  
  我们绕过河流,穿过连通村庄与大山的木质架桥,顺着甬路径直上山。两旁的大片杨树树叶开始泛黄,地上早已铺满了掉落的金黄色的叶片,好像一张金丝线编织而成的毯子。远处有几棵巨大的银杏树挺立在岩石边上,它们的叶子淡黄,秋风一吹,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动,银杏果一簇一簇隐藏在树叶中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再往左走,我和爷爷便来到一片果园,那是村民承包的采摘基地。此时硕大饱满的苹果早已缀满枝头,它们红白相间,果面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活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株株遒劲粗壮的枣树姿态万千,半红的大枣一嘟噜一嘟噜拥挤在枝叶上,随风摇曳,好像集体蹦极一般,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石榴树也不甘示弱,将果子长得大大的,果冠犹如一朵热情洋溢的向阳花,张开怀抱迎接着美好的一切。
  
  我原以为秋天的大地一定是凋敝萧瑟的,虽说是踏秋,应该远不如踏青欣赏到的风景美好,但实则不然。爷爷仿佛猜到了我的心思,笑着招呼我坐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对我说:“你看一年四季的景致各有不同,春天大地复苏,繁花似锦,夏天蛙鸣蝉噪,意趣盎然,冬天银装素裹,腊梅怒放,然而秋天总是让人感觉萧瑟近在眼前,却忽略了它的丹枫迎秋之美,硕果丰收之喜。这就像人生一样,30岁之前是春天,50岁之前是夏天,80岁之前是秋天,我就是处在秋天,然而我的心永远停留在春天的环境里,勇于直面秋的萧瑟,这才是人最好的活法。”
  
  听完爷爷的话,我终于明白他今天为什么非要我陪他来踏秋了,也似乎知道了他保持年轻的最主要的秘诀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