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刘晓清:轮椅上绽放的生命芳华

点击查看原图
        她以笔为杖,在宣纸上走出尊严;她以爱为光,在轮椅上托起希望。前不久,高位截瘫书法家刘晓清荣获全国第七次自强模范称号,这位被称作“最美轮椅姐姐”的女性,从5岁车祸致残到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从自学书画到举办11次个展,从受助者到成为帮助500余名残疾人的公益发起人,她用40年坚持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墨香铸就重生路
  
  1981年,5岁的刘晓清在探亲途中遭遇车祸,脊髓休克导致高位截瘫。当同龄人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时,她只能趴在床上,用双肘支撑起上半身,在方寸之间开启人生“第二课堂”。写一个字要花十分钟,笔掉了就要用胳膊硬撑着捡起来。自学书画的岁月里,肘部磨出的老茧层层叠叠,却始终未曾放下毛笔。
  
  刘晓清每天趴在特制的画案上苦练,汗水浸透的宣纸见证着奇迹。这份执着换来了累累硕果:作品先后50余次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尧山杯书法新人展”,并在法国、日本、韩国展出。2013年,她在北京举办首场个人书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评价其作品“既有古意又见创新,笔墨间透着生命的韧性”。如今,作为中国书协最年轻的理事之一,她依然保持着每天8小时的练字习惯。

  大爱传递暖人间
  
  “刘老师教我们用毛笔感受世界,现在我也能写春联了!”16岁的脑瘫少年小军(化名)举着作品,眼中闪着光。2017年,刘晓清创立的“阳光晓清文化公益组织”已开展300余场公益课程,惠及500多名残疾人。这份善意始于1998年——当她得知诸城白血病女孩无力医治时,毅然捐出千元奖金;汶川地震后,又将获奖书画作品义拍所得5万元全部捐给灾区;2015年,“大爱人生”书法展义拍筹集的25万元,成为5名贫困残疾人的“生命启动金”。
  
  更令人动容的是,2017年她拖着病体参加全国志愿者讲解员大赛,以“轮椅上的博物馆导览”感动评委,获评“全国十佳志愿者讲解员”。如今,在她的带动下,潍坊市博物馆已有5名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用专业与热情为观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她成立的“阳光晓清工作室”将书法课与思政教育结合,她用亲身经历和感悟去影响大学生,启发他们不断奋斗。她教的学生如今已有数百人,学生对她的评价很高。但她常说,自己并没有在学校上多少年学,能够用所学特长去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她最开心的事。

  40年后的生命涅槃

  2024年5月,刘晓清做出惊人决定:接受迟到40年的康复训练。当大夫告知“已错过最佳治疗期”时,她笑着回应:“只要开始,永远不晚。”4个月里,她从颤抖着坐起5分钟,到能坚持40分钟练习臂力,汗水浸透的康复服见证着奇迹。2024年10月,“阳光晓清墨舞芳华”刘晓清书画展在北京展出。此次书画展是刘晓清书画艺术路上的第11次个展,共展出80余幅书画作品。其中多幅书法和传统年画、非遗项目相结合的作品,将书法的优美线条和年画的丰富色彩融合于一体,展现了刘晓清在书画方面的造诣。
  
  从被命运禁锢的孩童,到用艺术传递希望的使者,刘晓清用半生诠释了“生如夏花”的绚烂。她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等20余项荣誉,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多次报道她的故事。面对赞誉,她始终淡然:“我只是把别人给我的温暖,加倍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