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大事”托举“稳稳幸福”
莱芜区用心书写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莱芜区用心用情书写令百姓满意的“民生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莱芜区委、区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莱芜区委一届十次全体会议上,“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发展理念被置于重要位置,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委常委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关切的目光投向“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科教文卫”的质量民生、“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全面发力、精准施策,努力让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如阳光雨露般更多更公平地洒向全区百姓,稳稳托举起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这份用心书写的“民生答卷”,温暖而厚实。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
固本强基,筑牢幸福“保障网”
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济南市莱芜区始终将兜牢民生底线、提升保障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织密网、兜底线、建机制,让党和政府的关怀精准抵达每一位需要温暖的群众身边。
就业稳岗,托起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莱芜区积极搭建供需桥梁,上半年累计举办招聘活动49场,发布岗位信息4.84万条,城镇新增就业4004人。精心打造“莱暖新”服务品牌,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方位保障,让奔波的脚步也能感受到城市的脉脉温情。
社保兜底,织密安全网络。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莱芜区扎实推进年度12件民生实事,12345热线工单办理质效持续提升,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9万件。聚焦“一老一小一困”,创新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三提升”行动、失能人员长护管理、“暖心居”助老服务等惠民项目,累计救助帮扶4.87万人次,为困难群体撑起了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精准救助,传递城市温度。救助工作贵在精准高效,莱芜区创新构建“4321”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整合资金8511万元,实施衔接项目23个,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化村企共建,310家企业团体与507个村结对,带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00余家,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优化供给,提升幸福“含金量”
优质的公共服务,是衡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标尺。
莱芜区着力构建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教育扩优,点亮未来之光。莱芜区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7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雅鹿山中学等4所学校建设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莱芜代表队勇夺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一等奖,第二实验小学在齐鲁青少年跳绳锦标赛摘金夺银,7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彰显了区域教育蓬勃发展的活力。
医疗提质,守护健康之盾。莱芜区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探索“区社一体”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新模式,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改造提升村卫生室204处,基层“健康守门人”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措施》,公布“无事不扰”清单,上半年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压减41%,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养老暖心,安享幸福晚年。莱芜区高标准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家、城市社区助餐点35处,12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签约,“老莱无忧”服务品牌越擦越亮。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舒心的晚年生活。
文旅融合,滋养精神家园。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雪野山居等重点文旅项目加速实施,马鞍山清宁康养特色小镇入选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7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10.2%。文旅产业的繁荣,既丰盈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守护安宁,夯实幸福“压舱石”
安全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前提。
莱芜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莱芜。
平安筑基,守护万家灯火。莱芜区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企业生产、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食药安全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面对“7·22”强降雨灾害,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安全护航,筑牢生命防线。通过健全责任制、强化培训、严格监管等举措,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上半年,对排查出的62处交通隐患,明确整改时间表、任务书,压实责任、限期销号。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预警后电诈资金“零转账”,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源头治理,促进和谐善治。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式”矛调中心实现全覆盖。重点培育“口镇大妈”等11个特色调解品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更加牢固。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站。区委一届十次全体会议擘画的民生蓝图,饱含着对莱芜人民的深情厚谊,亦是对这份温暖厚实“民生答卷”的庄严承诺与未来期许。
站在新的起点,莱芜区将继续厚植为民情怀,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书写更加温暖动人幸福的崭新篇章。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莱芜区委一届十次全体会议上,“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发展理念被置于重要位置,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委常委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关切的目光投向“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科教文卫”的质量民生、“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全面发力、精准施策,努力让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如阳光雨露般更多更公平地洒向全区百姓,稳稳托举起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这份用心书写的“民生答卷”,温暖而厚实。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
固本强基,筑牢幸福“保障网”
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济南市莱芜区始终将兜牢民生底线、提升保障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织密网、兜底线、建机制,让党和政府的关怀精准抵达每一位需要温暖的群众身边。
就业稳岗,托起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莱芜区积极搭建供需桥梁,上半年累计举办招聘活动49场,发布岗位信息4.84万条,城镇新增就业4004人。精心打造“莱暖新”服务品牌,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方位保障,让奔波的脚步也能感受到城市的脉脉温情。
社保兜底,织密安全网络。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莱芜区扎实推进年度12件民生实事,12345热线工单办理质效持续提升,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9万件。聚焦“一老一小一困”,创新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三提升”行动、失能人员长护管理、“暖心居”助老服务等惠民项目,累计救助帮扶4.87万人次,为困难群体撑起了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精准救助,传递城市温度。救助工作贵在精准高效,莱芜区创新构建“4321”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整合资金8511万元,实施衔接项目23个,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化村企共建,310家企业团体与507个村结对,带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00余家,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优化供给,提升幸福“含金量”
优质的公共服务,是衡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标尺。
莱芜区着力构建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教育扩优,点亮未来之光。莱芜区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7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雅鹿山中学等4所学校建设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莱芜代表队勇夺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一等奖,第二实验小学在齐鲁青少年跳绳锦标赛摘金夺银,7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彰显了区域教育蓬勃发展的活力。
医疗提质,守护健康之盾。莱芜区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探索“区社一体”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新模式,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改造提升村卫生室204处,基层“健康守门人”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措施》,公布“无事不扰”清单,上半年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压减41%,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养老暖心,安享幸福晚年。莱芜区高标准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家、城市社区助餐点35处,12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签约,“老莱无忧”服务品牌越擦越亮。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舒心的晚年生活。
文旅融合,滋养精神家园。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雪野山居等重点文旅项目加速实施,马鞍山清宁康养特色小镇入选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7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10.2%。文旅产业的繁荣,既丰盈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守护安宁,夯实幸福“压舱石”
安全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前提。
莱芜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莱芜。
平安筑基,守护万家灯火。莱芜区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企业生产、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食药安全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面对“7·22”强降雨灾害,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安全护航,筑牢生命防线。通过健全责任制、强化培训、严格监管等举措,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上半年,对排查出的62处交通隐患,明确整改时间表、任务书,压实责任、限期销号。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预警后电诈资金“零转账”,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源头治理,促进和谐善治。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式”矛调中心实现全覆盖。重点培育“口镇大妈”等11个特色调解品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更加牢固。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站。区委一届十次全体会议擘画的民生蓝图,饱含着对莱芜人民的深情厚谊,亦是对这份温暖厚实“民生答卷”的庄严承诺与未来期许。
站在新的起点,莱芜区将继续厚植为民情怀,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书写更加温暖动人幸福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