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伪造警情通报?严惩不贷!

        新闻源

  近日,网上出现多起散布虚假“警情通报”的恶性造谣事件。有不法分子炮制云南昆明7·20交通事故“致131人死亡,337人受伤”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民讨论,甚至造成社会恐慌。公安机关迅速核查,已查清并依法对造谣者刑事拘留。

  媒体圈  

  光明网

  “警情通报”是公安机关权威发布的重要载体,“蓝底白字”代表着官方信息的公信力。不法分子将“2死9伤”的交通事故恶意篡改成“131人死亡、337人受伤”的恶性事件,并捏造耸人听闻的细节,其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不仅消费了网民情绪,更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都不能触碰法律红线。透过这起事件,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权威信息的短暂缺位,都可能被谣言迅速填补。面对这类挑战法律底线、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一旦发现,严肃查处,绝不让任何“伪权威”浑水摸鱼、蒙混过关。

  新京报

  此类虚假“警情通报”乱象提醒,除了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外,相关部门对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要依法依规及时、主动、准确地公开真实信息,让权威信息跑在谣言前面,不给谣言发酵的空间。同时,相关网络平台也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信息的审核,一旦发现虚假“警情通报”等谣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防止其扩散。
  
  唯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虚假“警情通报”无处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