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章丘六旬奶奶用超越血缘的亲情托起孩子的明天

十二载大爱筑起希望的港湾

孟宪芹(左二)在接受采访
点击查看原图
        在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兴隆官庄村,63岁的孟宪芹用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了一曲超越血缘的亲情赞歌。儿媳离家、儿子患病,留下了继孙女和亲孙女两个孩子嗷嗷待哺,面对这样的困境,孟宪芹以瘦弱之躯扛起抚养两个孙女的重担,用无私的爱为她们筑起成长的港湾。如今,贫瘠的屋檐下,两株幼苗因她而挺拔,这个家庭绽放出比血缘更坚韧、比岁月更绵长的温暖与希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苏茗霖

  “一个也不能少”

  贫瘠生活中的温暖承诺

  当命运接连给予重击——继孙女李雯雯(化名)生父离世、儿媳离家出走、儿子又罹患淋巴癌,孟宪芹没有丝毫犹豫,用瘦弱的肩膀,稳稳地接过了两个孩子的未来。所有人都看出了她生活的重压。有人问她,离家出走的儿媳带来的继孙女李雯雯(化名)与她毫无关系,你打算怎么办?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说了一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进了这个家门,就是我们家的孩子。”
  
  生活的艰辛清晰可见,家中只能依靠种地、低保金和零工收入维持生计,但孟宪芹却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她自己穿着邻居送的旧衣服,袖口磨破了就细细缝补,鞋底开胶了就用胶水粘了又粘,但每到开学季,这位节俭的老人却总会提前给孩子添置新衣新鞋,让她们高高兴兴去上学。
  
  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对毫无血缘关系的继孙女李雯雯(化名)倾注了加倍的疼惜。她细心察觉到这个孙女性格敏感,于是处处多留一份关照,给两个孩子买东西时,总让雯雯先挑,而懂事的雯雯,却总会主动谦让,让妹妹许倩倩(化名)先选,一家人的相互关爱就这样在无声中流转、升温。

  “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奶奶的脊梁撑起一片天

  在孟宪芹的世界里,两个孙女的事,哪怕再小也是头等大事。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她却总能在粗茶淡饭中烹制出家的温馨,在缝缝补补里编织出无限暖意,那双粗糙的手永远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刻,稳稳地托住她们。
  
  李雯雯上初中时,在考场上突然晕了过去。一接到老师的通知,孟宪芹马上骑上电动车到学校去接孩子,摸着孙女冰凉的手脚,心像被攥住了一样慌。回家以后,她立即拍板:“去济南,大医院准能看好!”在省立医院拥挤的走廊里,她一手攥着筹措的医疗费,一手紧紧拉着孙女的手,在各个检查室之间来回奔波。直到诊断结果出来,听到医生“孩子身体没有大问题,就是有些贫血,营养不良”的诊断,她长舒一口气后,才发现自己一整天滴水未进,声音都已经沙哑了。归途中,望着靠在自己肩头熟睡的孙女,她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为了孩子,再远的路都值得走。
  
  李雯雯上了高中后,一次,跟班里爱惹事的同学起了冲突,对方放话“要找人揍她”,她吓得跑回家躲在奶奶怀里直哭。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孟宪芹立刻翻出班主任的电话,语气里满是着急:“我孙女脾气性格我最清楚,她怕家里人担心,从来都是谨小慎微的,这么一个老实的孩子,要是在学校让人欺负了,别看我这老婆子年纪大了,我可是第一个不答应!”挂了电话,她给孩子擦去眼泪,拍着胸脯说:“别怕,有奶奶在,没人能欺负你。”

  “孩子有出息,我就有奔头”

  爱与坚韧浇灌的希望之花
  
  十二年光阴流转,孟宪芹的付出终于结出硕果,两个孙女在爱与坚韧的滋养下,长成了知书达理、自强不息的好姑娘。
  
  这位不善言辞的老人,始终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脉脉亲情。她从不苛责成绩,却时刻关心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面对生活艰辛从不诉苦,但她的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大孙女李雯雯不负众望,考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大一就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回报奶奶的辛劳。她深知家里供她上学不易,在校勤工俭学、刻苦学习,用奖学金和打工收入为家庭减轻负担。每次放假回家,她会给奶奶带双软底鞋,给妹妹带些糖果,小小的包裹里,承载着对这个倾尽全力托举她的家最朴素也最滚烫的回报。
  
  妹妹许倩倩在读初中,家里的奖状早已贴满了一整面墙,她跟同学比努力、比成绩,却从不比零食、比新衣。当有同学问起“你的鞋子怎么跟我们的不一样?”她总会自豪地扬起头:“当然不一样,这可是我奶奶亲手给我做的,我奶奶做的布鞋最舒服,比买的还好!”
  
  生活的甜,不光来自孩子的懂事。这些年来,村里、学校和街道干部了解她家的情况后,经常伸出援手:为孩子申请教育补贴,减轻学费压力;帮忙落实低保政策,逢年过节还送来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如同涓涓细流,虽不张扬,却持续不断地滋养着这个家庭,让她们在艰难的日子里,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支撑。
  
  谈及此,孟宪芹总是感激地说:“感谢政府和好心人,要是没有政府和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咱这日子哪能这么顺当?”
  
  从青丝到白发,孟宪芹用十二年光阴书写了平凡人的伟大。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让人看到:血缘并非亲情的界限,苦难压不垮爱的脊梁。在这位农村老人身上,让人读懂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意,更见证了善良与坚韧的力量,如何穿透命运的长夜,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