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为“小利”丢“大义”?

        新闻源

  近日,关于辽宁葫芦岛银泰水星海洋乐园的一则视频引发众多网友讨论:视频中该乐园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池上方张贴了“扫码出水,0.3元15秒”的提示标语,下方则张贴了一张付款的二维码贴纸。游客想要洗手,必须先扫码付费,这一操作让不少人直呼“匪夷所思”。

  媒体圈  

  新京报

  首先要强调的是,涉事景区如此做,或许有成本考量,也或许有节约用水的考量。但从目前舆论的反馈看,在最终的表现形式上,这样的做法毕竟与人们的习惯相违背,其实很难获得游客好感。
  
  这里要明确的是,作为商业经营活动的一种,该海洋乐园通过正常收费维持自身运转、保持盈利,这都无可指摘。毕竟,把产品投入市场就是为了挣钱,这是市场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得考虑一些决策对品牌的影响,如何拿捏个中分寸,其实并不难把握。

  红网

  景区运营需要成本,盈利无可厚非,但长久的盈利模式最终还是需要建立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如果把心思花在“洗手收费”“如厕收费”这类蝇头小利上,只会让游客觉得“步步是坑”。当景区把公共服务当成“摇钱树”,最终只会失去游客的青睐。
  
  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既是服务设施,也是衡量景区温度的标尺。辽宁葫芦岛的这场“洗手费”争议,再次为所有景区敲响警钟:商业化可以有边界,逐利不能无底线。与其在15秒的水流上计较0.3元,不如把精力放在升级设施、优化体验上。景区只有守住公共服务的底线,让游客感受到被尊重,才能拥有长久的客流与口碑。否则,再精明的收费套路,最终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潘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