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莫让“阴阳菜单”吓退游客

        餐饮经营者切勿耍小聪明、搞小动作,应树立“长期主义”理念,做到诚信经营,否则最终受损的只会是自己。“泼天的富贵”不会凭空而降。这些年,从淄博到天水,诸多“出圈”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靠真诚待客、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口碑。旅游绝非“一锤子买卖”,不然,游客满怀期待而来却大失所望,谈什么“口碑”与“回头客”?
  
  本地人消费羊肉只需198元,外地游客却要支付298元?近日,有博主反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餐厅涉嫌“缺斤短两”“阴阳菜单”。舆论发酵后,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响应,经过两天的证据核查,8月4日确认涉事餐厅存在“利用虚假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的违法行为,依法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
  
  当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外地游客慕名到大草原旅游,本来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然而,个别商家“看人下菜碟”,总把外地游客当“肥羊”,挥刀就砍,如此“待客之道”毫无诚意,不仅侵犯消费者权益,更损害当地旅游形象。若不从严惩治,长此以往,游客来不来都是问题。
  
  事实上,类似“阴阳菜单”事件并不鲜见,且多发生在旅游城市。2024年8月,山西大同一面馆因同一碗刀削面卖给游客11元、卖给本地人7元被立案调查;2023年12月,哈尔滨一饭店设置阴阳菜单,同样菜品外地游客比本地人贵100元……
  
  这些餐馆为啥总喜欢“阴”外地游客?这或许与部分经营者的认知有关。他们习惯性地认定旅游就是“到此一游”。这种“一次性”思维体现到经营上,就是“一锤子买卖”。不求常来常往,但求一次赚够。
  
  此外,“阴阳菜单”事件频发,恐也与惩戒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太低有关。设置两份菜单,涉嫌违反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等规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规定,一般处以5000元的处罚。更不要说,对不少餐馆甚至连这样的处罚也做不到。
  
  尽管事发后,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介入调查并迅速作出反应,展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效率与决心,但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有些问题总要等到群众曝光后才能引起重视?相关部门是否存在日常监管不到位、平时执法走过场的情形?
  
  是时候正视“阴阳菜单”问题了!明码标价、公开透明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件,要想让外地游客也能放心消费、消费了不后悔,起码要做到内外无别、诚信不欺。餐饮价格就是一条水位线,能够清晰地看出地方经济秩序的成色。
  
  餐饮经营者切勿耍小聪明、搞小动作,应树立“长期主义”理念,做到诚信经营,否则最终受损的只会是自己。同时,此事也对地方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更加注重精细化治理,确保吃、住、行、游、购等环节实现公平交易、放心消费。具体而言,引入技术手段,实时监管旅游旺季的餐馆菜单价格异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介入价格举报的核查等;强化行业自律,建立“黑名单”制度以强化惩戒等。

  “泼天的富贵”不会凭空而降。这些年,从淄博到天水,诸多“出圈”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靠真诚待客、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口碑。旅游绝非“一锤子买卖”,不然,游客满怀期待而来却大失所望,谈什么“口碑”与“回头客”?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