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文化盛宴再启新章
“市集+互动+演出”新模式激活文旅经济

▲杂技《柳影泉踪》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戏曲《回马枪》激昂的旋律瞬间点燃了夏夜的激情

商报济南消息 华灯初上,晚风轻拂。近日,历下区第四十届消夏晚会开幕式隆重举行。这场陪伴历下群众走过四十载春秋的文化盛宴,既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成为开启历下区持续点燃文旅活力引擎、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拓文旅消费新场景的生动实践。
开幕式上,历下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治文致辞,其言辞间既有对历下日新月异发展的自豪,也有对消夏晚会未来的期许。从泉水潺潺的温婉诗意,到高楼林立的现代繁华;从市井烟火的温暖气息,到科创活力的蓬勃朝气,历下的变迁清晰呈现在观众眼前,引发强烈共鸣。
晚会现场,一张1984年首届消夏晚会的灰白老照片在大屏幕上缓缓呈现,瞬间将观众思绪拉回历史现场。“那时候家家户户提着马扎、搬着板凳早早占位,那是头一回尝到文化生活的乐子!”亲历者刘春亮指着大屏幕感慨道。
原历下区文化馆副馆长孙鸿钧详细回顾四十年变迁:“从最初在大明湖游船奏乐、解放阁办书画展,到泉城广场名家云集,四十年红火离不开群众支持、政府重视、艺术家奉献和文化工作者耕耘。”他将一本记录岁月的老相册郑重交接至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天波手中。这本承载四十载文化记忆的相册,象征着文化根脉的代代相传。赵天波表示,将牢记“文化惠民”初心,推动历下文化事业在传承中创新绽放。
本届消夏晚会采用“市集+互动+演出”三维模式,突破传统舞台边界,打造全景沉浸式文旅场景。市民既能欣赏精彩节目、领略非遗魅力,又可悠闲逛市集、品尝美食。此模式让文化“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深度交融,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晚会节目精彩纷呈。甸北梦之翼舞蹈队《阳光路上》舞姿优美,展现市民昂扬精气神;戏曲《回马枪》旋律激昂,点燃夏夜激情;舞蹈《青柳溪桥》、杂技《柳影泉踪》等节目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为观众献上视觉与听觉双重盛宴,彰显群众文化创新活力。
1984年,历下区首届消夏晚会成功举办。四十年来,它如老柳扎根街巷,似窗映照欢声笑语,成为泉城人民的“夏夜日记本”,见证千年古城向现代都市蜕变,连接老辈青春与青年活力,承载“老济南”底蕴与“新历下”生机。2008年,消夏晚会获评山东省文旅厅“全省知名文化品牌”,并获国家文旅部认可,这份荣誉是对“群众演、群众看”初心的最佳诠释。
历下消夏晚会这册“泉城夏夜日记”,以创新笔触续写“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文旅融合新篇。未来,历下区将继续以消夏晚会为载体,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盛宴持续点亮泉城夏夜,为区域发展注入不竭活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实习生 杜天宇
开幕式上,历下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治文致辞,其言辞间既有对历下日新月异发展的自豪,也有对消夏晚会未来的期许。从泉水潺潺的温婉诗意,到高楼林立的现代繁华;从市井烟火的温暖气息,到科创活力的蓬勃朝气,历下的变迁清晰呈现在观众眼前,引发强烈共鸣。
晚会现场,一张1984年首届消夏晚会的灰白老照片在大屏幕上缓缓呈现,瞬间将观众思绪拉回历史现场。“那时候家家户户提着马扎、搬着板凳早早占位,那是头一回尝到文化生活的乐子!”亲历者刘春亮指着大屏幕感慨道。
原历下区文化馆副馆长孙鸿钧详细回顾四十年变迁:“从最初在大明湖游船奏乐、解放阁办书画展,到泉城广场名家云集,四十年红火离不开群众支持、政府重视、艺术家奉献和文化工作者耕耘。”他将一本记录岁月的老相册郑重交接至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天波手中。这本承载四十载文化记忆的相册,象征着文化根脉的代代相传。赵天波表示,将牢记“文化惠民”初心,推动历下文化事业在传承中创新绽放。
本届消夏晚会采用“市集+互动+演出”三维模式,突破传统舞台边界,打造全景沉浸式文旅场景。市民既能欣赏精彩节目、领略非遗魅力,又可悠闲逛市集、品尝美食。此模式让文化“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深度交融,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晚会节目精彩纷呈。甸北梦之翼舞蹈队《阳光路上》舞姿优美,展现市民昂扬精气神;戏曲《回马枪》旋律激昂,点燃夏夜激情;舞蹈《青柳溪桥》、杂技《柳影泉踪》等节目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为观众献上视觉与听觉双重盛宴,彰显群众文化创新活力。
1984年,历下区首届消夏晚会成功举办。四十年来,它如老柳扎根街巷,似窗映照欢声笑语,成为泉城人民的“夏夜日记本”,见证千年古城向现代都市蜕变,连接老辈青春与青年活力,承载“老济南”底蕴与“新历下”生机。2008年,消夏晚会获评山东省文旅厅“全省知名文化品牌”,并获国家文旅部认可,这份荣誉是对“群众演、群众看”初心的最佳诠释。
历下消夏晚会这册“泉城夏夜日记”,以创新笔触续写“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文旅融合新篇。未来,历下区将继续以消夏晚会为载体,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盛宴持续点亮泉城夏夜,为区域发展注入不竭活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实习生 杜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