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弟的“逆袭”之路


◎白丁
长篇小说《大道宽宽》,采用第一人称,书写了一个农家子弟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成长的励志故事。“我”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虽然历经各种挫折,在人生的几个路口和机遇擦肩而过,但因有贵人相助,也具备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最终逆袭成功,脱颖而出,也让读者领略了这一人物身上焕发的人性光芒。“大道宽宽”,就看你如何行走,走出属于你的生命精彩。
这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小说。“我”是小说的主角,从小在农村长大,品尝生活艰辛,故而更加发愤图强,试图走出贫困的底层,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也在不断进步,让一个自强不息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然而,“我”并非开始就如此坚强,“我”胆小,爱哭,遇到挫折时灰心丧气,但也正是在逆境中,“我”越挫越勇。从这一点上来讲,挫折对“我”或者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样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母亲这一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在与父亲的对比中来写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说父亲代表了家庭中较为武断与侧重现实的一面,那么母亲对“我”的影响则建立在理解、鼓励与理智判断之上。比如,在是否上学的关键抉择中,父亲坚持希望让“我”成为家庭事务的帮手,而母亲则坚定地支持“我”走出这关键一步。又如在伴侣的抉择与对时势的判断中,母亲总能给“我”最可靠的参考意见,充分体现了普通农村妇女的智慧与通达。比较而言,父亲的形象比母亲略显单薄一些,但同样生动展现了自己的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比如“我”跟父亲去城里卖萝卜的故事里,父亲的经营意识和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栩栩如生,写得充满温情又饶有风趣。
此外,王大钱这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同样刻画得比较成功,他和“我”结对子,是“我”的帮扶对象,他曾“灵机一动”,用小恩小惠贿赂“我”。但当有人向他告“我”的黑状时,他却挺身而出,冒着风险保护了“我”。他在考试时交了白卷,老师公布成绩后他撒泼打滚,但他又是个讲原则守底线的人,当有人想用他塑造“白卷英雄”的典型时,他却坚决不予配合。他后来经商,成了老板,又为“我”提供了各种支持与帮助。可以说,他的痛苦、挣扎,他的失败与成功都是时代发展的具体投射。
在以往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摆脱不了“高大全”的窠臼,《大道宽宽》虽然也呈现了时代风云,但聚焦小人物、小事件,既写了这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又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缺陷,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更加真实、立体。书中既写了国防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和牺牲,也写了老兵退伍时洒泪告别的动人场景。还有摔跤、掰手腕、上课、训练以及与驻地农民交往等等故事,展现了广阔的时代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第一人称的使用便于“我”的心理刻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但与此同时,这种视角的使用同样极大地局限了作品表现的自由表达,如能适当使用视角的转换,便可以更有利于书中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叙述上也更有张力,做到游刃有余。
小说家石一枫曾说:“好小说的标准对于我而言是:一、能不能把人物写好。二、能不能对时代发言。”书中出现的众多用词都有很强的年代感,作者并不刻意回避时代的灰色地带,体现了一位作家与时代同频的责任担当。据作者说,写作的动机,来自于对当前青少年心理疾病高发的担忧。很显然,《大道宽宽》的“现身说法”,对那个年代的记录,对那一代人经历的重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使之成为一部难得的有益于当今青少年成长的励志读物。
《大道宽宽》,嘉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大道宽宽》,采用第一人称,书写了一个农家子弟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成长的励志故事。“我”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虽然历经各种挫折,在人生的几个路口和机遇擦肩而过,但因有贵人相助,也具备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最终逆袭成功,脱颖而出,也让读者领略了这一人物身上焕发的人性光芒。“大道宽宽”,就看你如何行走,走出属于你的生命精彩。
这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小说。“我”是小说的主角,从小在农村长大,品尝生活艰辛,故而更加发愤图强,试图走出贫困的底层,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也在不断进步,让一个自强不息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然而,“我”并非开始就如此坚强,“我”胆小,爱哭,遇到挫折时灰心丧气,但也正是在逆境中,“我”越挫越勇。从这一点上来讲,挫折对“我”或者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样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母亲这一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在与父亲的对比中来写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说父亲代表了家庭中较为武断与侧重现实的一面,那么母亲对“我”的影响则建立在理解、鼓励与理智判断之上。比如,在是否上学的关键抉择中,父亲坚持希望让“我”成为家庭事务的帮手,而母亲则坚定地支持“我”走出这关键一步。又如在伴侣的抉择与对时势的判断中,母亲总能给“我”最可靠的参考意见,充分体现了普通农村妇女的智慧与通达。比较而言,父亲的形象比母亲略显单薄一些,但同样生动展现了自己的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比如“我”跟父亲去城里卖萝卜的故事里,父亲的经营意识和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栩栩如生,写得充满温情又饶有风趣。
此外,王大钱这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同样刻画得比较成功,他和“我”结对子,是“我”的帮扶对象,他曾“灵机一动”,用小恩小惠贿赂“我”。但当有人向他告“我”的黑状时,他却挺身而出,冒着风险保护了“我”。他在考试时交了白卷,老师公布成绩后他撒泼打滚,但他又是个讲原则守底线的人,当有人想用他塑造“白卷英雄”的典型时,他却坚决不予配合。他后来经商,成了老板,又为“我”提供了各种支持与帮助。可以说,他的痛苦、挣扎,他的失败与成功都是时代发展的具体投射。
在以往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摆脱不了“高大全”的窠臼,《大道宽宽》虽然也呈现了时代风云,但聚焦小人物、小事件,既写了这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又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缺陷,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更加真实、立体。书中既写了国防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和牺牲,也写了老兵退伍时洒泪告别的动人场景。还有摔跤、掰手腕、上课、训练以及与驻地农民交往等等故事,展现了广阔的时代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第一人称的使用便于“我”的心理刻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但与此同时,这种视角的使用同样极大地局限了作品表现的自由表达,如能适当使用视角的转换,便可以更有利于书中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叙述上也更有张力,做到游刃有余。
小说家石一枫曾说:“好小说的标准对于我而言是:一、能不能把人物写好。二、能不能对时代发言。”书中出现的众多用词都有很强的年代感,作者并不刻意回避时代的灰色地带,体现了一位作家与时代同频的责任担当。据作者说,写作的动机,来自于对当前青少年心理疾病高发的担忧。很显然,《大道宽宽》的“现身说法”,对那个年代的记录,对那一代人经历的重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使之成为一部难得的有益于当今青少年成长的励志读物。
《大道宽宽》,嘉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