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破局“天坑专业”标签

解码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崛起之路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志愿填报成为焦点话题,“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再度引发“天坑专业”的讨论。然而,这种标签本质折射出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人才供给不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硬科技国产化加速突破发展格局下,精准把握产业升级方向,所谓“天坑专业”仍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实习生 杜天宇

  产业集群崛起:三链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生物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呈现出生物制药、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三大板块协同推进、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截至目前,该区域已集聚各类企业超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53家,占高新区规上企业总量的28%。2024年,章锦片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246亿元,占高新区规上企业营收总额的38%,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在生物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中,以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其智能化生产线已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与自动化运行。莱博生物的发展轨迹,正是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生动缩影。

  “当年整个团队挤在50平方米的空间里做研发,如今我们的园区面积已扩展至5万平方米,增长超过千倍。”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冰在企业发展历程展厅前感慨万千。
  
  作为国内体外诊断领域的知名企业,莱博自主研发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及配套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L2000,凭借超过7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山东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标杆案例。

  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引领与人才支撑共筑产业硬实力

  核心技术的背后,是强大的科研支撑。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由150人组成的产学研团队,其中专职研发人员近60人,年研发投入超1500万元,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种人才集聚效应的形成,得益于济南高新区系统性的人才发展战略布局。依托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园区建设,高新区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机制,整合企业集群、政策支持与公共服务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周期产业生态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与成长提供肥沃土壤。
  
  未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济南高新区将持续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11月5日,山东省发改委正式发布2024年度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认定名单,济南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脱颖而出,成为济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集群申报过程中,医疗器械领域企业成果是重要支撑部分。其中,磐升生物是全球首个利用细胞再生技术,研发出具有生理功能的器官组织的企业。

  生态构建:政策赋能打造产业新高地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虽具备独特的自我修复机制,但在遭遇深度烧伤或大面积创伤等极端损伤时,其内在再生能力往往难以实现功能性重建。

  “皮肤功能无法重建、复原,是重度烧伤患者临床面对的巨大难题,但我们的技术能解决这个难题。”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平指着实验室中的模型介绍。这项技术为治疗重度烧烫伤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临床解决方案。同时,相较于国际通行的动物实验模型,济南磐升生物创新性构建了三维重组人体组织技术平台,实现活体组织功能重建的突破性进展。该技术体系可精准模拟人体皮肤生理微环境,为药物筛选、化妆品功效评价及创伤修复研究提供了更具临床转化价值的检测模型,相关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济南磐升三类医疗器械8项,已完成注册提交或正在临床随访阶段,二类医疗器械目前已完成注册审批40项,上市流程正在加速中。
  
  下一步,济南高新区也会持续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紧盯已完成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准备且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利用资本招商招引项目落地。紧盯三类IVD及脑机接口产品企业落地成长,通过提供产品应用场景,吸引相关企业落地销售公司及产线。
  
  作为陷入“天坑专业”争议的生物专业,仍能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在双碳与ESG交织的新赛道,精准把握技术演进方向、系统搭建人才供给体系、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正是破解“天坑”困局、释放专业价值的根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