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菜篮子”变“钱袋子”

赵庄村“蔬”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济南“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驻村第一书记助农年货大集
点击查看原图
        初夏,长清区平安街道赵庄村的蔬菜大棚生机盎然,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第一书记庄娜娜正与大棚两位承包人热烈地讨论着。“口感沙瓤,酸酸甜甜,客户肯定喜欢。”其中一位承包人潘文举喜滋滋回应:“日产2000斤左右。”“好!我马上联系预定客户和商超,咱们必须把好采摘标准和装箱时效,确保新鲜送达。”庄娜娜语气坚定。说话的“庄书记”,正是2024年7月由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派驻到平安街道赵庄村的第一书记庄娜娜。短短一年,这位扎根田埂的“新农人”,正悄然推动着村庄的活力新生。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大棚“活”了,产业“火”了

  越是资源有限,越要把闲置资产盘活起来。初到赵庄,面对亟待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庄娜娜没有急于求成。她与村“两委”班子深入田间地头,反复调研论证。“咱们这地好,种大棚蔬菜有潜力!关键是种什么、卖给谁?”庄娜娜的提议得到了村委的支持。更关键的是,她多方考察,利用自身资源提前为农产品铺好了销售渠道。有了市场托底,发展信心倍增。2024年10月,在庄娜娜多方争取到关键投资后,8 座已建成的现代化蔬菜大棚正式启动育苗种植。从优选西红柿、芹菜、辣椒等良种进行精细育苗,到全程把控种植管理标准,再到提前对接市场构建产销链条,走进社区开展助农销售,庄娜娜全程深度参与,亲力亲为。
  
  今年2月,承载增收希望的大棚投入运营。庄娜娜推动建立“村民承包+集体保底+效益共享”模式:村民承包经营,向村集体缴纳固定承包费;效益好时,还向村集体额外分红。这套“市场先行、科学种植、多元销售、利益共享”的组合拳,有效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预计年底将为村集体贡献8万元经营性收入,沉睡的土地真正焕发出蓬勃的造血功能。

  土货变“礼”,价值攀升

  大棚蔬菜销路稳定,村集体收入可靠,但庄娜娜思考更深:“初级农产品利润有限,必须提升附加值!”她瞄准市场对高品质便捷农产品的需求,萌生创意:将优质蔬果杂粮打造成精美礼盒。思路清晰后,她依托赵庄自产的新鲜时蔬,借助平安街道“第一书记共富联盟”,整合周边的蔬菜水果以及金黄小米、醇香小磨香油、天然原巢蜂蜜等特色产品。与村企紧密合作,建立严格的筛选机制和生产规范,确保每一份进入礼盒的农产品都品质上乘、安全可靠。
  
  精心设计、统一包装下,“赵庄味道”鲜蔬果礼应运而生——精品蔬菜礼盒主打时令鲜蔬,杂粮礼盒汇聚五谷精华。普通农产品经过这番“梳妆打扮”,身价倍增,摇身变为走亲访友、企业关怀的高端伴手礼。

  资源下乡,温情满村

  作为医院派驻干部,庄娜娜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她积极协调,市立五院将资源不断注入赵庄:价值10万余元医疗物资改善村卫生室、幸福院条件;定期专家义诊、爱心义剪、文艺演出,让村民乐享便捷服务与文化生活。更暖心的是,庄娜娜协调派驻单位市立五院为村里老人开通专属“就医绿色通道”:60岁以上免挂号费,80岁以上免检查费,百岁老人全免,这条便捷通道为老人们的健康筑起了坚实的保障线。
  
  看着幸福院里老人们相聚的温馨场景,庄娜娜心中还悄然萌生了一个温暖的愿景——在幸福院打造一面“老人笑脸照片墙”,记录下他们在这里的欢乐时光,让每一张饱经风霜却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都被看见、被珍藏。
  
  从新建大棚激活产业,到巧思包装提升价值,再到链接资源普惠民生,庄娜娜用智慧和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振兴愿景变为现实。如今的赵庄村,产业筋骨壮了,集体钱包鼓了,村民的笑容甜了,幸福院的饭菜也更香了。一位在幸福院用餐的老人感慨:“以前在幸福院吃饭是图个方便,现在这饭菜花样多、味道好,吃得舒坦!庄书记来了以后,给咱老人添的福气是实实在在的。”赵庄村的振兴故事,正沿着田间阡陌,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