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规划打造泉城步道主轴

大明湖泉城路千佛山等“串珠成链”

        商报济南消息 近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济南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意见采纳情况,该规划在2025年1月9日至2月8日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集6条公众反馈意见,涉及人行天桥设置、公交与慢行衔接和滨水慢行空间规划等问题。该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不含南部山区)及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范围。重点规划范围为绕城高速围合区域,面积约535 平方公里。到2035年,城市慢行出行(含步行、非机动车)占全方式出行比例不低于55%,5公里以内全方式出行中慢行出行比例不低于80%。慢行交通作为轨道交通接驳的主要出行方式,接驳出行比例不低于85%。路权保障方面,人行道有效宽度达标率高于75%,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达标率高于80%。
  
  根据规划,在改善慢行与公交接驳条件上,近期计划实施12 处非机动车绕后公交站台改造。针对市民反映的“公交站台停靠站不紧靠站台而是空出非机动车道宽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这一意见被采纳,规划将提出非机动车“绕后式”站台改造。对具备条件的公交站点提出非机动车道绕后改造方案;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提出结合城市更新及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适时研究方案。在滨水慢行路建设方面,规划采纳了“联通大明湖至小清河景观带”的建议。在泉城步道规划方案中,提出打造由多条游径构成的泉城步道主轴,串联千佛山广场、泉城路、大明湖、云锦湖和黄河,经千佛山路、县西巷、大明湖与小清河连通通道至水屯路,建设中泺河和东泺河滨水慢行路,形成人文和自然景点贯通的特色游径。
  
  针对当前滨水慢行路存在的断点问题,规划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滨水慢行网规划中提出建设高品质滨水慢行路。依托河道治理提升工程,通过交叉口断点整体改造、机动车出入口断点整体改造、下穿桥体断点、下穿高架铁路等措施,进一步贯通滨水慢行路,实现市民“沿河走、骑回家”的美好愿望。特别对市民反映的泉道辨识度不足、路面凹凸不平等问题,将加强城市道路与绿道系统相交节点处融合设计,打通多种慢行道的衔接节点,保障慢行交通系统的连续性,结合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构建“通山联河”滨水慢行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实习生 徐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