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方陶”中“种下”的济南记忆


在济南,有这样一位陶塑艺术家,他用一双巧手将千年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创作出了一件件充满生命力的陶艺作品。韩昉自2000年开始从事陶瓷艺术与雕塑的专业创作及研究,其借鉴汉代陶塑传统技法,逐步形成了独特创新的艺术风格。从2006年获评济南市宣传系统中青年拔尖人才开始,韩昉便陆续斩获全国改革创新十大新闻人物(2007)等称号,“汉方陶”品牌也逐渐成为了济南原创文化的代表。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实习生 王浩酾 通讯员 张承鑫
作品里的时代对话
韩昉的创作扎根于济南的历史文化,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2008年,韩昉创作了雕塑作品《有朋自远方来》,热烈的中国红色彩,如同一烛东方“和合”文化的圣火,让人读出了齐鲁大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好客与文明智慧。该作品既入选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被永久收藏,又作为山东文化符号亮相文博会,完成从艺术语言到城市名片的升华。2010年,韩昉创作了800个人物的群组陶艺雕塑《老济南印象》。韩昉对记者说:“我根据刘鹗《老残游记》里对济南的描写,把百年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济南风韵以陶艺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该作品现被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收藏并展放于大明湖超然楼,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济南的文化印记。
“陶艺+”的研学方式
为传承陶瓷文化,韩昉依托汉方陶瓷艺术馆,开展“陶艺+”研学活动。在这里,韩昉以独特的艺术空间为依托,将陶瓷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黄河研学与古窑遗址研学相结合,打造了沉浸式陶艺研学体验。韩昉表示,手造文化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服务创新的载体,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研学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传承与创新的品牌新语
韩昉创立“汉方陶”品牌后,从单件创作不断走向产业化发展,逐渐打响市场知名度。面对文化市场新挑战,韩昉及团队创作人员积极突破创新,在传统制陶技艺精髓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花语人生系列花盆、香器、茶器等既具实用性又兼顾艺术性的生活器物。
黄河为根、泉水为魂、龙山为脉,韩昉创新制陶理念,将黄河泥与泰山土结合,在泉城水的调和下,配置成泥,并借助济南独有的木鱼石研磨成釉,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创作了带有济南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泰山星云盏》。
以匠心守初心,以初心致创新,韩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让观众聆听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感受“土与火”的艺术结晶。相信未来,这位陶塑艺术家将会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大潮中,让陶土在时光沉淀中生长出当代枝蔓,赋予其更多绽放的可能。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实习生 王浩酾 通讯员 张承鑫
作品里的时代对话
韩昉的创作扎根于济南的历史文化,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2008年,韩昉创作了雕塑作品《有朋自远方来》,热烈的中国红色彩,如同一烛东方“和合”文化的圣火,让人读出了齐鲁大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好客与文明智慧。该作品既入选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被永久收藏,又作为山东文化符号亮相文博会,完成从艺术语言到城市名片的升华。2010年,韩昉创作了800个人物的群组陶艺雕塑《老济南印象》。韩昉对记者说:“我根据刘鹗《老残游记》里对济南的描写,把百年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济南风韵以陶艺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该作品现被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收藏并展放于大明湖超然楼,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济南的文化印记。
“陶艺+”的研学方式
为传承陶瓷文化,韩昉依托汉方陶瓷艺术馆,开展“陶艺+”研学活动。在这里,韩昉以独特的艺术空间为依托,将陶瓷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黄河研学与古窑遗址研学相结合,打造了沉浸式陶艺研学体验。韩昉表示,手造文化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服务创新的载体,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研学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传承与创新的品牌新语
韩昉创立“汉方陶”品牌后,从单件创作不断走向产业化发展,逐渐打响市场知名度。面对文化市场新挑战,韩昉及团队创作人员积极突破创新,在传统制陶技艺精髓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花语人生系列花盆、香器、茶器等既具实用性又兼顾艺术性的生活器物。
黄河为根、泉水为魂、龙山为脉,韩昉创新制陶理念,将黄河泥与泰山土结合,在泉城水的调和下,配置成泥,并借助济南独有的木鱼石研磨成釉,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创作了带有济南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泰山星云盏》。
以匠心守初心,以初心致创新,韩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让观众聆听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感受“土与火”的艺术结晶。相信未来,这位陶塑艺术家将会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大潮中,让陶土在时光沉淀中生长出当代枝蔓,赋予其更多绽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