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故乡的杨梅

        ◎文/刘年贵

  眼下,正是食杨梅的大好时节。说起杨梅,在我脑海印象中和味蕾记忆里,唯有这故乡的杨梅。
  
  故乡的杨梅,全都是采自四周的山上。系多年野生植株所产,是纯天然绿色产品,与城市售卖的人工种植杨梅相比,其外观和颜色千差万别。其体型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可达两三公分,小的不及指头粗,外形有的呈球状,有的两头略尖好似橄榄,还有表面凹凸不平,更有被动物啃食留下的缺口……其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深红、粉红、青色、白色……甚至有些熟透了红里透着黑,用母亲的话来说“杨梅外表的粒粒小刺都黑了”。更有甚者同一颗杨梅红中带青、红里透着白、半青半白……将故乡的杨梅盛在白色搪瓷盆中,眼前呈现的仿佛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白玉雕就大盆中,堆满了颗颗圆润的红玛瑙、碧玉、青玉……赏心悦目中有着欲罢不能地想品尝的冲动。
  
  就是在口感和味道体验上,故乡的杨梅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来。比如故乡有一种杨梅,越是熟透了它的颜色越显水白色,故而被称作“白杨梅”,外表看起来就是水汪汪的,入口便是满腔汁水充盈着舌尖,因此我们又称之为“水杨梅”,还有一些杨梅看起来干巴巴的,入口如同嚼萝卜干,需咀嚼好久方能品出其中滋味,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柴杨梅”。拿起一颗故乡的杨梅放入嘴中,先是齿间传来淡淡的酸味,随即舌尖涌上一股稍浓的甘甜,然后又是一股浓烈的辛辣弥漫整个口腔,最后是长时间又酸又甜、又麻又辣味道停留在舌尖。那感觉,就像决堤的洪水、炸弹引起的冲击波,在一波一波地袭击着你的味蕾,让你在应接不暇中感受多层次的味蕾冲击。
  
  故乡的杨梅,都是盛在脸盆或者木桶中,然后一大群人四周围着吃,那场面可豪气。就是拿去集市上售卖,也不过是一元钱一碗或者三五块钱一斤。前两天在杭州上班的高中同学,杨梅刚刚上市时忍不住诱惑,超市里买了份装在保鲜盒中的人工种植杨梅,大约一斤多,花费一百多块!我那同学直呼“吃不起”,相比之下,故乡的杨梅价格亲民多了。
  
  故乡的杨梅,除去集市售卖和尝鲜部分,其余的全部晒制成杨梅干。杨梅干既可做日常零食,又能充当药用偏方。每当我们肚痛腹泻,母亲便会取出一些杨梅干,开水冲泡稍冷后喝下,效果立竿见影。
  
  故乡的杨梅,就像故乡的山山水水一样,已然成为我心底永不褪色的风景。每每想起,那舒展的枝叶,以及那压在枝头的累累果实,隔着万水千山,不停地在我心田招摇,让我彻夜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