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高新区

机器人产业“智”造升级 全产业链生态集群加速崛起

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正进行复杂曲面作业
点击查看原图
        在奥太电气智能焊接车间内,十余台机械臂正在执行高精度焊接任务,蓝色弧光此起彼伏。操作屏前,工程师轻触界面,检测系统即刻启动,瞬间完成焊缝质量判定。“这套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人系统,让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杜德志介绍道。此刻,隔壁车间的搬运机器人正沿着轨道,将刚下线的焊接工作站运往装配区。
  
  这是济南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缩影。该区已汇聚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超500家,2024年实现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4.9%。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三大赛道齐头并进,正以“智”造新势能驱动产业变革。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年产量达到300台/套

  在奥太电气展厅,一台自主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正进行复杂曲面作业。据悉,该产品由机器人本体、焊接电源、变位机、激光焊缝跟踪器以及管控系统组成,应用基于图形聚类法的参数化快速编程、复杂焊缝的人工智能识别与跟踪、高效焊接工艺机理及装备开发等关键技术,建立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和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具备快速编程、激光焊缝跟踪、大熔深高效工艺、焊接实时监控、焊接质量分析等性能,在专用汽车、煤矿机械等领域,实现了机器人智能焊接生产。目前该产品年产量达到300台/套。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持续完善协同创新平台,逐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围绕人工智能岛建设,超前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业态,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已逐步成为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济南高新区围绕产业壮大、科研攻关、项目建设、场景打造、人才引育等方面,抢抓发展机遇,持续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优势,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围绕人工智能岛建设,济南高新区超前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业态,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已逐步成为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但在技术创新以及产业链配套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针对汉峪金谷、彩虹湖人才公园、高新万达等重点商圈、地标建筑,探索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应用。
  
  创新引领,支持产业技术攻关。积极鼓励奥太电气、山东新松等企业在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焊接装备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成果转化服务; 围绕机器人重点细分领域,集聚创新资源,牵头组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围绕智能物流、重点工程和特种行业焊接等领域培育具有牵引性、支柱性的重大机器人产品和装备,不断提升机器人相关领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大对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如灵巧臂-手建模和控制技术、复杂运动控制技术、仿生感知认知技术等。
  
  梯度培育,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延链谋划,推动产业聚链成势。协同投促部门和各园区深入开展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调查研究,认真梳理研究产业发展优势及短板,确定产业谋划方向,扎实推动产业招大引强。
  
  强化招引,引育高端产业人才。支持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教融合,通过合作建设科研基地、实训基地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机器人产业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对接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产业协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健全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对话机制,对机器人领域相关创新创业赛事获奖人员和项目落地给予支持倾斜,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
  
  车间里,新一批焊接机器人正在打包装运,它们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即将奔赴全球智造现场。这片曾经的老工业区,如今正以硅谷般的创新脉搏,书写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