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市场布局

正海磁材接受多家券商机构调研

        商报消息 日前,正海磁材(300224.SZ)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3月7日接待浙商证券、东吴证券、上海证券、西南证券、华鑫证券等12家机构调研。
  
  据了解,正海磁材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与多家客户合作,产品可匹配核心部件,目前进展顺利但对业绩影响有限,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公司现有产能3万吨/年,烟台基地1.8万吨/年,南通基地1.2万吨/年,产能利用率较高,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节能化和智能化领域。公司产品多为定制化,采用成本加成定价,同时考虑工艺难度等因素。

  据了解,正海磁材坚持双战略研发,与客户协同开发,保持技术领先。公司实行定制化生产管理模式,原材料采购结合战略和动态采购,确保供应安全稳定。《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有利于规范稀土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24日,正海磁材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8000万元至1亿元,同比下降77.65%-82.12%;扣非净利润预计5100万元-7100万元,同比下降81.55%-86.75%。
  
  资料显示,正海磁材主要业务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业务、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客户合作,专注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业务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提升,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有效提升整体竞争力,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2%,实现连续七年增长。主要应用领域—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家电市场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25%和31%。受原材料价格低位震荡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下游应用领域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价格承压,毛利率同比下降,公司产品销量的增长未能覆盖上述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业务低迷,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大幅下降,业务空间缩小且呈持续压缩趋势。为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对业绩的负面影响,公司对该业务进行了经营优化及业务收缩。该业务板块未实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员工安置补偿和存货处置等优化收缩成本预计减少2024年度净利润12800万元。
  
  报告期末,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存货等各类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预计减少2024年度净利润5900万元;各类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预计增加2024年度净利润2900万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