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读懂“AI公务员”热议背后的期待

        可以确定,AI数智员工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大,绝不止于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政务服务。但无论AI数智员工发挥的作用多大,对于公众来说,都不希望服务是冰冷的。这一点,或许可以从近些年不少企业推出的AI客服中得到启示。说到底,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应当是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是公众获得感的提升。
  
  “AI公务员”要来了?近日,深圳福田区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首批70名AI数智员工已“上岗”。
  
  据报道,这些AI数智员工可实现: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AI招商助手”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除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AI数智员工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消息很快冲上热搜,引发热议。有网友说,“混日子的可以下岗了。”还有网友认为,“这个好,可以精简不少人员。”言谈中,充满对“AI公务员”的击赏,透露出对“AI公务员”以强大实力改变政务服务部门作风、效率的期待。
  
  此外,公务员群体和有意报考公务员的网友,则较多表达了对“AI公务员”会否抢饭碗的关切。
  
  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一直在升级,公众熟悉的“一网通办”就是典型例子。近期,多地宣布政务服务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福田区的这70名AI数智员工“上岗”后,能走多远,能在多大程度上覆盖政务服务工作,取得怎样的实际成效,尚需观察。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AI走上政务服务岗。随着人工智能的迭代,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普及,更多政务大模型的全新亮相,AI数智员工将会在更多场景派上用场。

  这一点,无论是公务员群体,还是普通公众,都应当心里有数,并做好积极、开放的心理准备。毕竟,AI大显身手的时代已经到来,看到AI技术的强大及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实力和优势,积极拥抱AI技术,才是顺势而为的明智之举。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AI短期内就可以“抢饭碗”,取代很多群体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公务员这种必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公众热议AI数智员工透露出的心态,颇值得玩味。有网友希望“AI公务员”集体上岗,让“混日子的下岗”,这是因为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尸位素餐、甘于躺平。有网友希望把机械化的工作交给“AI公务员”撰写,为基层减负,是因为在一些基层部门,无休止的公文写作重复枯燥。
  
  还有网友希望“AI公务员”早日取代一些服务岗的公职人员,受不了他们的冷面孔,则是因为,在一些地方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让群众难以满意。
  
  AI数智员工“上岗”,引发公众热议,一些网友乐于做阅读理解,从各方面表达真实的愿望,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看点的事。尤其是,读懂非公务员群体的期待,精准化解办事群众的痛点,不断打通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是更深刻、更重要的问题。
  
  可以确定,AI数智员工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大,绝不止于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政务服务。但无论AI数智员工发挥的作用多大,对于公众来说,都不希望服务是冰冷的。这一点,或许可以从近些年不少企业推出的AI客服中得到启示。
  
  说到底,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应当是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是公众获得感的提升。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