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刷牙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点击查看原图
        虚竹次日醒转,发觉睡在一张温软的床上,睁眼向帐外看去,见是处身于一间极大的房中,空荡荡地倒与少林寺的禅房差不多,房中陈设古雅,铜鼎陶瓶,也有些像少林寺中的铜钟香炉。这时兀自迷迷糊糊,于眼前情景,惘然不解。一个少女托着一只瓷盘走到床边,正是兰剑,说道:“主人醒了?请漱漱口。”虚竹宿酒未消,只觉口中苦涩,喉头干渴,见碗中盛着一碗黄澄澄的茶水,拿起便喝,入口甜中带苦,却无茶味,便咕嘟咕嘟的喝个清光。
  
  过惯了清苦日子的虚竹将漱口水当成茶汤喝掉了。金庸先生也许认为,每日起床用参汤漱口,就是灵鹫宫主人应有的尊贵生活。那为什么不干脆写虚竹每天清晨都有婢女服侍刷牙呢?
  
  这涉及一个问题:在虚竹生活的北宋时期,人们有没有刷牙的生活习惯?或者说,那个时候是不是已出现了牙刷?
  
  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赤峰大营子的辽墓中发现两把骨制刷柄,长19.2厘米,呈长条状,一端有8个穿透的植毛孔。之后,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多个地方的辽墓与金墓中都陆续有骨制刷柄出土。这些辽金骨刷的形制,“与现代牙刷相近,长度与植毛孔数无一定之规,但长度一般在25厘米以内,植毛孔数最少4孔,最多24孔。牙刷多与水具或梳洗用品同出,如小盂、碗、杯、小缸、盆、瓶、瓷盒等”(黄义军、秦彧《中国古代牙刷的起源与传播—不同文明互动的一个范例》)。
  
  研究者相信,这批出土的骨刷,便是辽金时期人们日常使用的牙刷。2007年,河南杞县发现一处宋代灰坑,从里面发掘出一些骨制品(半成品)、古铜钱,其中有三件骨质刷柄残品,较完整的一支刷柄残长为7.90厘米,宽1.14厘米,厚约0.40厘米,一端有48个植毛孔。考察过发掘现场的学者称,这应该是宋代的牙刷(残品)。
  
  此外,西安太平坊遗址、洛阳瀍河宋代作坊遗址、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广州南越宫五代南汉水井都出土过唐宋时期的牙刷柄,说明牙刷在宋代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如此说来,堂堂灵鹫宫,怎么可能未为主人准备洁齿的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