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分期付款

——老宅院里的烟火人生
《璩家花园》作者:叶兆言
点击查看原图
        换一句话说,有没有民有这个人,有没有他的热心帮助,一点都不重要。费教授心里不太痛快,既然有没有民有,结局都一样,他的居功自傲,便显得毫无道理。况且,就算民有热心地出头露面了,就算他立下汗马功劳,费教授也觉得自己不欠他什么。民有前前后后,从费教授身上得到不少好处,他不止一次借钱不还,虽然每次只是几块钱,最多也就三块五块,可是集腋为裘,加在一起,也是个不小的数目。譬如帮费教授买两支毛笔,拿了五块钱去,买了就不会再找零,多下来的钱,自作主张便当作跑腿费。
  
  结果双方讨论了好几次,费尽口舌,这个辛苦费究竟怎么说,还是没有最后敲定。数额基本定下来了,就算是两百块,付钱方式却各持己见。民有希望是一次付清,长痛不如短痛,反正是要给的,不要像挤牙膏那样拖拖拉拉,免得大家一次次尴尬。费教授坚持按月支付,每个月十块钱,直到完全付完,理由是他把这钱看作对民有的资助,也就是说可以给,也可能不给,如果民有有让费教授不乐意的地方,又玩了什么新花样,他老人家不高兴了,随时可以取消。
  
  谁有钱谁狠,人民币在谁手上,谁就狠,民有不得不让步接受费教授的方案。生姜还 是 老 的辣,民有心有不甘,不想接受也得接受,只能这么去接受。本来这事定了就定了,结了就结了,分期付款就分期付款,没想到李择佳提出要一台缝纫机做嫁妆。
  
  在她提出这个要求的第二天,民有自觉找到一个好的借口,胸有成竹地去见费教授,把准备买缝纫机的事,说给老先生听,希望他能成全自己的婚事,一下子付清一百五十块钱。没想到费教授会不答应,不管民有怎么解释,无论他怎么协商,苦苦哀求,费教授就是一个不答应,不答应。
  
  天井自小没有妈,印象中没有关于母亲的记忆。他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除了民有刚被打成右派的那段日子,还有“文革”初期的进牛棚,被造反派强行抓走隔离,天井从未与民有分开过。民有用商量的语气告诉儿子,要为他找个后妈,准备与李择佳结婚,天井只是有点意外,感到有点突兀有点好奇,并没有真心地觉得有什么太大的不好。他从小就听父亲的话,他从来就是个听话的孩子,民有说什么就是什么,天井不会也不可能反对父亲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