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历下区东关街道

协商共治聚合力 车棚改建暖民心

车棚施工现场(资料图)
点击查看原图
建好的新车棚可停车可充电,环境也变好了
点击查看原图
        针对城市居民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来,历下区东关街道以党建统领全局,聚合力筑牢根基,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新模式,立足于辖区实际,聚焦群众关切的每一个“小问题”,用心倾听居民的每一个“微诉求”。通过创立“联动共治”工作机制,将城管、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协商议事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小协商”发挥“大作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杨飞

  小车棚,大民生

  近日,东关街道联合多部门对历山路58号院内旧车棚进行了全面改造,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造后的新车棚不仅整洁有序,而且满足了居民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车的迫切需求,实现了建好“小车棚”服务“大民生”。
  
  历山路58号院公交公司宿舍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二号楼前的自行车车棚已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占地约100平方米,结构为独立小房式设计,存在公共空间私人占有的情况,不仅停放空间有限,还存在杂物乱堆乱放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充电安全和有序停放问题日益凸显。老车棚没有配备充电设施,私拉电线现象频发,空间狭小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停车和充电需求,给小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老旧设施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亟待进行改造升级以适应现代居住环境的需求。

  八次协商会议迎来居民满意
  
  “我们家老人腿脚不好,出行需要老年代步车,能不能给我们单独画出个区域放老年代步车?”“车棚的防水也得做好,不然在里头充电,下雨漏雨也很危险。”……会上,居民们纷纷发言,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关街道通过“大家商量着办”机制,充分发挥“产权单位+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的“4+N”多元共治力量,多次召开“二号楼车棚改造工程居民代表工作”会议,征求居民的改造建议。
  
  专项小组前后组织了8次民主协商会议,深入30余户家庭进行面对面交流,以真诚的态度和详尽的规划逐步打消了居民的顾虑。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全部22户车棚主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一致同意拆除旧车棚,为后续的改造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社区对居民需求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民主协商、和谐共治的社会治理理念。

  新车棚环境焕然一新

  此次改造工程,新建车棚不仅扩大了面积,还对车棚的地面、墙面进行了翻新修复,另外还专门联系充电桩安装公司在新车棚内安装了40个充电口,解决了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另外为了解决小区内老年代步车充电问题,充电桩安装公司还专门在新车棚内设置了2个大功率充电口,新设施既美观又实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日常出行。车棚内部整洁有序,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此次改造不仅改善了小区的整体面貌,更提升了辖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大家对社区治理的信心和支持度。
  
  为了持续巩固车棚改建的良好效果,后期东关街道还组织城管科、社区居委会、物业工作人员及热心居民,共同开展政策宣传、引导文明有序停车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积极宣传安全知识,维护车棚环境卫生,真正做到了“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让群众成为了“共同缔造”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看着新扩建的车棚,张女士感慨地说:“再也不担心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了,感谢街道为我们做出的努力,我们一直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下一步,东关街道将继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关注居民诉求“小切口”,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新思路,通过积极发动群众进行社区治理,让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转为“双向奔赴”,共同谱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