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为文物保护“护航”
山东是文物资源大省。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26日上午的发布会上获悉,省地矿局创新“文物+遥感”应用模式,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服务文物保护工作。
“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且大范围的监测手段。”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江国会介绍,省地矿局潍坊高分中心原创性研发了“卫星遥感监测文物安全新模式”,已连续三年对428处市级以上文物开展遥感监测,提高了文物安全监管效能。
记者了解到,在文物保护巡查方面,“文物+遥感”应用模式发挥卫星遥感大范围、全天候实时监控的技术优势,结合无人机、数字地形模型等多源数据,突破地形限制,实现了对文物区域的全面监测与保护。江国会介绍,潍坊市已经监测到涉及11个县、33个街道、116个文保单位的疑似及潜在动土行为287处,有效制止和查处多次违法行为,成功排除水灾、塌方等文物险情6次,文物保护工作收效明显。
同时,省地矿局潍坊高分中心推动文物保护数字监管,搭建了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助力文物保护部门实现实时在线监管。执法人员能够在平台完成遥感监测数据的下发、巡查、反馈与审核统计,也能通过手机端明确“两线范围”,精准判定目标区域与两线关系情况,使文物执法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据了解,2023年,潍坊市1项案例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2024年,1项案卷入选“2024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十佳案卷”。
“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且大范围的监测手段。”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江国会介绍,省地矿局潍坊高分中心原创性研发了“卫星遥感监测文物安全新模式”,已连续三年对428处市级以上文物开展遥感监测,提高了文物安全监管效能。
记者了解到,在文物保护巡查方面,“文物+遥感”应用模式发挥卫星遥感大范围、全天候实时监控的技术优势,结合无人机、数字地形模型等多源数据,突破地形限制,实现了对文物区域的全面监测与保护。江国会介绍,潍坊市已经监测到涉及11个县、33个街道、116个文保单位的疑似及潜在动土行为287处,有效制止和查处多次违法行为,成功排除水灾、塌方等文物险情6次,文物保护工作收效明显。
同时,省地矿局潍坊高分中心推动文物保护数字监管,搭建了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助力文物保护部门实现实时在线监管。执法人员能够在平台完成遥感监测数据的下发、巡查、反馈与审核统计,也能通过手机端明确“两线范围”,精准判定目标区域与两线关系情况,使文物执法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据了解,2023年,潍坊市1项案例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2024年,1项案卷入选“2024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十佳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