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蒸馏术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点击查看原图
        在汉代,一斛粗米可以酿造出六斛六斗酒,酒精度必定极低;而在宋代,即使是最清淡的薄酒,也需要一斛谷物才可以酿出一斛五斗成酒。如果按汉代的酿酒法,酿出来的酒,不过是略有酒气而已,多饮不醉是没什么好惊奇的。
  
  沿着沈括的思路,我们也会发现,如果是低度的酒,像乔峰那样猛喝个三四十碗,也没什么稀奇。只要是酒量不错的人,都可以做到。
  
  那么乔峰在松鹤楼喝的是不是低度酒呢?按小说的交代,乔峰叫道:“酒保,取两只大碗来,打十斤高粱。”显然乔峰与段誉喝的是高粱酒,而且“这满满的两大碗酒一斟,段誉登感酒气刺鼻,有些不大好受”,看来还是高度酒。然而,从史实来看,北宋的酒楼是不是已经出现了高度酒,还是一个疑问。
  
  略有酿酒知识的人应该知道,不管是用谷物,还是用水果酿酒,如果只经自然发酵,是酿不出高度酒的,高度酒必须经过蒸馏提纯而成。一般认为,中国的蒸馏酒始于元代,这一说法来自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的“烧酒”,即指蒸馏酒。如果蒸馏酒最早产生于元代,那生活在北宋的乔峰与段誉,当然不可能喝到高度白酒。
  
  不过,白酒始自元代之说,现在已受到挑战。一些学者根据文献记载,将高度白酒的历史推前至宋代,因为北宋高僧赞宁的《物类相感志》有载,“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而能够燃烧的酒,必是高度酒无疑。另一位北宋人田锡的《曲本草》也记述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能饮之人,三四杯即醉,价值比常数十倍”。从“复烧二次”“三四杯即醉”的细节看,也应该是蒸馏酒。
  
  再从酿酒技术来看,宋人无疑已经掌握了蒸馏术,因为宋人已经成熟地运用蒸馏器与蒸馏术制造香水,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载:“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渍香。”这就是蒸馏法提取香水。蒸馏酒的工艺并不比蒸馏香水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