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饮茶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点击查看原图
        入元之后,刺青之风尚存。明朝人陆容的《菽园杂记》说,元朝时,豪侠子弟都喜欢刺青,且以繁细者为胜。但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严禁刺青,有胆敢文身者,一旦发现,即发配充军。禁例森严,无人敢犯,刺青的风尚从此衰落,以至于陆容幼年时在神庙里看到有些塑像袒胸露臂,大腿、胳臂都画着花鸟云龙,不明白为什么要画上这样的图案。后来陆容读到朱元璋严禁“雕青”的记载,便向一名耆老请教什么叫作“雕青”,耆老告诉他:“此名刺花绣,即古所谓文身也。”陆容这才明白,幼年所见的神祠塑像原来是文身像。
  
  陆容是支持朱元璋禁绝刺青之习的,他认为:“声教所暨之民,以此相尚,而伤残体肤,自比岛夷,何哉?禁之诚是也。由是观之,凡不美之俗,使在上者法令严明,无有不可易者。”但是,以今天的目光来看,刺青被禁,毋宁说是“洪武型体制”十分刻板、苛严、僵化的体现,是活泼的民间生活受到朱元璋政府严厉管制的反映。
  
  ……
  
  金庸武侠小说描写喝酒的地方甚多,对饮茶的描写则较少见。不过,《天龙八部》第十一章倒是有一个关于饮茶的细节。小说这么写道:“到得厅上,阿碧请各人就座,便有男仆奉上清茶糕点。段誉端起茶碗,扑鼻一阵清香,揭开盖碗,只见淡绿茶水中飘浮着一粒粒深碧的茶叶,便像一颗颗小珠,生满纤细绒毛。段誉从未见过,喝了一口,只觉满嘴清香,舌底生津。鸠摩智和崔、过二人见茶叶古怪,都不敢喝。这珠状茶叶是太湖附近山峰的特产,后世称为‘碧螺春’,北宋之时还未有这雅致名称,本地人叫作‘吓煞人香’,以极言其香。”
  
  可惜金庸先生这段对宋茶的介绍却是错误的。北宋时非但没有“碧螺春”之名,烹茶的习惯也跟后世完全不同。流行于宋代的烹茶方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或者说,段誉在燕子坞可以饮到什么样的茶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几次烹茶方法的嬗变。
  
  茶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很早,西汉时,巴蜀人与江南人便有饮茶的习惯。但那时候人们对于烹茶极不讲究,煮茶跟煮菜汤差不多。唐朝时才形成了比较精细的“煎茶法”:茶叶采摘下来之后,通过若干道工序,制成茶饼;烹茶时再研成细米状,投入茶釜中煎煮;再加入姜、葱、茱萸、薄荷、盐等佐料;最后将茶汤舀入碗里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