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冬
◎文/赵春燕
北方的冬,最适合猫在家里了。
一大早,老天就拉着个脸。我出门上厕所,北边刮来一阵疾风,头上的帽子猛地被掀翻,头发“呼啦”一下乱舞。摸摸耳朵,已冰凉彻骨快被冻掉了,我赶紧用两手把帽子按在头上,快速冲进厕所。
事毕,我赶紧窜回了屋。屋里,炕门内的火苗闪烁着,连那红灰都闪耀着温暖的光芒。我用左脚蹬掉右鞋,三两下甩掉身上的棉衣裤,“呲溜”一下钻进母亲的被窝。刚睡着的母亲一下子被吵醒,她立马伸出左手搂住了我。我躲在母亲那柔软温润的腋窝下,她身上我那熟悉的特有的馨香弥漫了我的全身。我陶醉地深吸一口气,赶紧把那被冻得通红的脸挨在她那已有些干瘪的乳房旁,我僵硬的手伸在她的衣服里。母亲用左手轻轻地拍了我几下,我就迷糊过去了。真是“阴雨天睡觉天”,尤其是在母亲身边啊。
我一觉醒来,迷糊间感觉嘴唇很湿,伸舌头舔了舔,咸咸的。我不情愿地把手从被窝里伸出来,擦了擦唇边的口水。当我试着用手摸母亲时,才发现我的右边已经空了,母亲那边的被褥全盖在了我的身上。母亲那边的温热已散,只留下惆怅的我。哎,我也明白母亲作为家庭主妇,她是不可能和我这个小闲人一样长久赖在炕上的。我抱着母亲盖过的、留有她气味的被角发了会呆,趴在木质窗的缝隙往外看。外面天色更暗了,场院里积了一层薄薄的雪。雪花飞舞中,母亲扫雪,父亲往屋里运干柴。寒意透过窗棂渗进来,我打了一个哆嗦,又溜进被窝猫起来。
父亲进屋把干柴火整齐码放在炕门口,拿起几块柴火续进炕门里。炕下的火很旺势,父亲拿过瓷火盆往里倒未着的黑木炭,再在炭上夹上炕门里的红炭火。黑炭耐烧,红炭易着。担心黑炭不着,父亲趴在火盆边吹了半天。等黑炭慢慢变红时,父亲把它们端到了卧室里。看见火盆,我已经预测到父亲下一步的动作了——拿烤馍架。因为每到寒冷的冬季,在炭火上烤馍是父亲的拿手好戏。那也是我最期待的过冬模式。
父亲把炭火拢到一堆,把铁丝拧成的三个腿支撑的圆形架子放在炭火上,从挂在堂屋墙上的馍筐里拿出一盘馍放在烤架上。自家蒸的、微微发黑的、裂着口笑的馍,被围成一圈架在火上,准备经受火的洗礼,变成我们的腹中美食。父亲怕馍被烤焦,专心坐在那里翻烤着。他一会翻翻馍,一会吹吹火。原本就粗糙显黑的手,更加又黑又糙了。当烤馍的香味慢慢在屋子弥漫时,我忍不住频频伸头往火上看,催促父亲快点烤。父亲告诉我不要着急,还没烤透呢。我知道馍没烤透不好吃,只有烤透并且微微烤焦的才是烤馍中的极品。只得耐住性子猫在被窝里。
当母亲搓着手哈着气进屋时,父亲的烤馍也差不多到火候了。见母亲冻得浑身哆嗦,父亲边翻馍边埋怨:“我说我去扫雪,你偏要自己去。”母亲把手凑到火上说:“娃嫌我烤的馍不好吃,你技术过硬啊。”父亲揭起一块焦黄的馍皮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来塞到了我的嘴里。馍皮酥脆焦香,一股麦子的清香沁入心脾。一口下肚,我的馋虫被勾起来了,“哧溜”溜到火盆边拿起一个馍。刚烤好的馍把我的手烫了一下,我赶紧缩回了手。母亲眼疾手快,接住了我扔掉的馍,用嘴吹了吹掰开两半递给我一半说:“心急吃不了热馍”。我迫不及待地咬掉馍的脆皮,馍心白皙松软,我咬了一小口,看了看父亲。父亲会意地点点头:“明白,闺女。”他快速从厨房端来一碟辣椒油。软馍就着辣椒油,那个美味,简直无敌啊!
等烤馍吃得差不多时,我趴在窗上往外看,地上的雪更厚了。父亲在炭火上烧开了一锅水,下入拌好的面疙瘩,浇入烧好的菜籽油。我和母亲坐在热炕上,吸溜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疙瘩汤。在满屋飘香中,我和父母亲满心欢喜,开始了农家的虽不富裕但却温馨的猫冬生活。
第二天,炭火烤红薯、油泼面;第三天,烧土豆、做搅团……
不知不觉,整个冬就被猫完了,而我也在一个接一个的猫冬中渐渐长大了。
北方的冬,最适合猫在家里了。
一大早,老天就拉着个脸。我出门上厕所,北边刮来一阵疾风,头上的帽子猛地被掀翻,头发“呼啦”一下乱舞。摸摸耳朵,已冰凉彻骨快被冻掉了,我赶紧用两手把帽子按在头上,快速冲进厕所。
事毕,我赶紧窜回了屋。屋里,炕门内的火苗闪烁着,连那红灰都闪耀着温暖的光芒。我用左脚蹬掉右鞋,三两下甩掉身上的棉衣裤,“呲溜”一下钻进母亲的被窝。刚睡着的母亲一下子被吵醒,她立马伸出左手搂住了我。我躲在母亲那柔软温润的腋窝下,她身上我那熟悉的特有的馨香弥漫了我的全身。我陶醉地深吸一口气,赶紧把那被冻得通红的脸挨在她那已有些干瘪的乳房旁,我僵硬的手伸在她的衣服里。母亲用左手轻轻地拍了我几下,我就迷糊过去了。真是“阴雨天睡觉天”,尤其是在母亲身边啊。
我一觉醒来,迷糊间感觉嘴唇很湿,伸舌头舔了舔,咸咸的。我不情愿地把手从被窝里伸出来,擦了擦唇边的口水。当我试着用手摸母亲时,才发现我的右边已经空了,母亲那边的被褥全盖在了我的身上。母亲那边的温热已散,只留下惆怅的我。哎,我也明白母亲作为家庭主妇,她是不可能和我这个小闲人一样长久赖在炕上的。我抱着母亲盖过的、留有她气味的被角发了会呆,趴在木质窗的缝隙往外看。外面天色更暗了,场院里积了一层薄薄的雪。雪花飞舞中,母亲扫雪,父亲往屋里运干柴。寒意透过窗棂渗进来,我打了一个哆嗦,又溜进被窝猫起来。
父亲进屋把干柴火整齐码放在炕门口,拿起几块柴火续进炕门里。炕下的火很旺势,父亲拿过瓷火盆往里倒未着的黑木炭,再在炭上夹上炕门里的红炭火。黑炭耐烧,红炭易着。担心黑炭不着,父亲趴在火盆边吹了半天。等黑炭慢慢变红时,父亲把它们端到了卧室里。看见火盆,我已经预测到父亲下一步的动作了——拿烤馍架。因为每到寒冷的冬季,在炭火上烤馍是父亲的拿手好戏。那也是我最期待的过冬模式。
父亲把炭火拢到一堆,把铁丝拧成的三个腿支撑的圆形架子放在炭火上,从挂在堂屋墙上的馍筐里拿出一盘馍放在烤架上。自家蒸的、微微发黑的、裂着口笑的馍,被围成一圈架在火上,准备经受火的洗礼,变成我们的腹中美食。父亲怕馍被烤焦,专心坐在那里翻烤着。他一会翻翻馍,一会吹吹火。原本就粗糙显黑的手,更加又黑又糙了。当烤馍的香味慢慢在屋子弥漫时,我忍不住频频伸头往火上看,催促父亲快点烤。父亲告诉我不要着急,还没烤透呢。我知道馍没烤透不好吃,只有烤透并且微微烤焦的才是烤馍中的极品。只得耐住性子猫在被窝里。
当母亲搓着手哈着气进屋时,父亲的烤馍也差不多到火候了。见母亲冻得浑身哆嗦,父亲边翻馍边埋怨:“我说我去扫雪,你偏要自己去。”母亲把手凑到火上说:“娃嫌我烤的馍不好吃,你技术过硬啊。”父亲揭起一块焦黄的馍皮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来塞到了我的嘴里。馍皮酥脆焦香,一股麦子的清香沁入心脾。一口下肚,我的馋虫被勾起来了,“哧溜”溜到火盆边拿起一个馍。刚烤好的馍把我的手烫了一下,我赶紧缩回了手。母亲眼疾手快,接住了我扔掉的馍,用嘴吹了吹掰开两半递给我一半说:“心急吃不了热馍”。我迫不及待地咬掉馍的脆皮,馍心白皙松软,我咬了一小口,看了看父亲。父亲会意地点点头:“明白,闺女。”他快速从厨房端来一碟辣椒油。软馍就着辣椒油,那个美味,简直无敌啊!
等烤馍吃得差不多时,我趴在窗上往外看,地上的雪更厚了。父亲在炭火上烧开了一锅水,下入拌好的面疙瘩,浇入烧好的菜籽油。我和母亲坐在热炕上,吸溜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疙瘩汤。在满屋飘香中,我和父母亲满心欢喜,开始了农家的虽不富裕但却温馨的猫冬生活。
第二天,炭火烤红薯、油泼面;第三天,烧土豆、做搅团……
不知不觉,整个冬就被猫完了,而我也在一个接一个的猫冬中渐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