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神十九太空“接力”看点速览

        神十九计划于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2025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11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十九将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

  神舟十九号装载空间增加20%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轨道舱优化布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装载空间增加了20%,为航天员等相关系统携带更多有时效性要求和临时需求物资提供了条件。从而更好地保障航天员整个的飞行任务,为航天员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

  天舟八号任务将于11月中旬择机发射

  超强台风“摩羯”对文昌发射场有关厂房设备、建设现场和生活设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实际情况,总指挥部决策对天舟八号任务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将于11月中旬择机发射。目前,天舟八号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按新的计划稳步推进。
  
  文昌发射场主要执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后续还将承担载人登月飞船、着陆器等发射任务。台风发生时,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已经进场,正在开展总装测试工作;登月任务发射工位等设施正在进行建设施工。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开练 未来将承担载人登月任务

  今年5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并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后续,将有序开展8大类200多个科目的训练任务,特别是针对第四批航天员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还有未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新特点,在训练内容设置上,既注重失重状态下生活工作与健康维护等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出舱活动、设备维护维修、空间科学实/试验等专项技能,更面向未来载人登月任务,进一步培塑航天员从操控飞行器到驾驶月球车、从天体辨识到地质科考、从太空失重漂浮到月面负重行走的能力。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中的载荷专家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已于8月8日入队,在与其他航天员共同生活、训练的基础上,为港澳航天员安排了载人航天精神、普通话等针对性课程,还根据他们的饮食特点,科学制定食谱,目前2名港澳载荷专家已全面融入团队,训练热情饱满,身心状态俱佳。

  载人月球车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载人月球车方案征集经过两轮择优,最终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空间技术研究院团队分获前两名,两者在创新性和先进性上各具特色,都获得了月球车初样研制合同,并行开展研制。后续,将在初样研制结束时开展比测,最终决定中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月球车研制团队。

  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

  据林西强介绍,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工程全线正在全面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
  
  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航天服、载人月球车等正按计划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相关地面试验,先后完成了飞船综合空投、着陆器两舱分离、火箭芯一级三机动力系统试车、YF-75E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等大型试验,保障上述生产试验的一批地面设施设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载人前的飞行试验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科学研究目标和配套载荷总体方案基本确定,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正紧张有序地开展研制建设。
  
  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实施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3次飞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