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山东小伙儿,上太空了
“最好的男子汉去飞行”

航天员宋令东与媒体记者见面

宋令东的微信名叫“守望者”,从建立微信号到现在有11年了,他的头像和名字从来没换过。“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觉得这是在为人类的未来做探索,也是在守望未来吧。”
“最好的男子汉去飞行”,刚入伍时,一位教员写在黑板上的这句话,成为宋令东坚定的目标。“我就要当那个最好的男子汉。”
如今,这一目标已然实现。
在29日上午的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宋令东表示,作为一名“90后”航天员,能够为国出征,执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他深感荣幸与自豪。他深知,这一切得益于祖国的强大,得益于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更得益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出征在即,重任在肩,我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我们‘90后’的形象,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从天空到太空
1990年,宋令东出生在菏泽,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记忆里,父母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他们从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而是用爱和勤劳撑起了这个家,也给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
“尽管生活很苦,但他们从不在我们姐弟面前抱怨,反而用实际行动教我们学会了如何笑对人生。”宋令东说,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自卑,反而将他锻炼得更加坚韧不拔。
中考结束后,宋令东随同父亲进城收废品。城市的大街小巷,曾留下父子俩骑着自行车为生活而奔忙的身影。最快乐的记忆,莫过于在一处天桥上休息时,望向远处,有一座摩天轮伸向天际,缓缓转动。
那一刻,他想象着飞向天际。
2007年,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通知发到校园,宋令东积极报了名。当录取通知书送达家中时,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唯有母亲激动地放声大哭。但最终,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将宋令东送到了空军航空大学。
宋令东以第一名的成绩将“起落之星”收入囊中,最终成为空军航空兵某旅首位“90后”三代机飞行员。
2020年9月,宋令东正式加入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入队时,宋令东的成绩突出。然而,经历了第一次任务选拔后,他却“榜上无名”。
“从天空到太空,一字之差,自己究竟差在哪一步?”他的心情跌入低谷。
宋令东决意要改变自己。不管是训练、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刻意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稳下来、静下来,做到不骄不躁,不徐不疾。
为了磨炼心性,他还特意学习钓鱼。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耐心等待和静心观察。
操作上,宋令东不再追求速度,而是稳中求进,各项训练成绩也稳步提升。
经历过乘组选拔失利后,宋令东完成了心理上的蜕变,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2023年,经全面考评,宋令东入选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作为首批飞向太空的“90后”航天员,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要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90后”形象,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聪明,特别聪明”
直到看了新闻,黄付林才知道他的小学同学宋令东成为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一直知道他是航天员,没想到他这么牛!”黄付林难掩激动。
1996年,宋令东进入菏泽曹县侯集回楼小学读书,在这里度过了五年的小学时光。“聪明,特别聪明!”这是小学时期的宋令东留给黄付林最深的印象。
宋令东小学的时候,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擅长数学,几乎每次都考满分。“当时我们班有三个同学,在班里属于比较活泼调皮的,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轮着做班级第一,宋令东就是其中之一。”黄付林说。
宋令东的班主任卢翠花对这个优秀的学生也是印象深刻。“这个孩子特别机灵,总是笑嘻嘻的,给人一种很阳光的感觉。”卢翠花说,上学的时候,宋令东总是很早就到学校,教室一开门就进教室学习。“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学生。”
和老师同学们相处的时候,宋令东还体现出了自己的细心和有心。“当时我们学校还没有自来水,需要提着水桶去压水、挑水,每次我去挑水的时候,只要被他看见了,他都赶紧跑来帮我的忙。”卢翠花说。
“上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特别专注的学生,很独立,也不怕困难。”卢翠花说,“从没听他喊过什么困难,有困难总是自己努力去克服。”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个需要岁月沉淀的问题,宋令东的答案清晰:“心之所向,一苇以航。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从孜孜求学的乡村少年,到奋飞海天的飞行员,再到逐梦太空的航天员,宋令东用奋斗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写下最鲜活的注解。
◎本专题稿件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等报道
“最好的男子汉去飞行”,刚入伍时,一位教员写在黑板上的这句话,成为宋令东坚定的目标。“我就要当那个最好的男子汉。”
如今,这一目标已然实现。
在29日上午的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宋令东表示,作为一名“90后”航天员,能够为国出征,执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他深感荣幸与自豪。他深知,这一切得益于祖国的强大,得益于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更得益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出征在即,重任在肩,我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我们‘90后’的形象,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从天空到太空
1990年,宋令东出生在菏泽,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记忆里,父母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他们从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而是用爱和勤劳撑起了这个家,也给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
“尽管生活很苦,但他们从不在我们姐弟面前抱怨,反而用实际行动教我们学会了如何笑对人生。”宋令东说,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自卑,反而将他锻炼得更加坚韧不拔。
中考结束后,宋令东随同父亲进城收废品。城市的大街小巷,曾留下父子俩骑着自行车为生活而奔忙的身影。最快乐的记忆,莫过于在一处天桥上休息时,望向远处,有一座摩天轮伸向天际,缓缓转动。
那一刻,他想象着飞向天际。
2007年,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通知发到校园,宋令东积极报了名。当录取通知书送达家中时,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唯有母亲激动地放声大哭。但最终,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将宋令东送到了空军航空大学。
宋令东以第一名的成绩将“起落之星”收入囊中,最终成为空军航空兵某旅首位“90后”三代机飞行员。
2020年9月,宋令东正式加入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入队时,宋令东的成绩突出。然而,经历了第一次任务选拔后,他却“榜上无名”。
“从天空到太空,一字之差,自己究竟差在哪一步?”他的心情跌入低谷。
宋令东决意要改变自己。不管是训练、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刻意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稳下来、静下来,做到不骄不躁,不徐不疾。
为了磨炼心性,他还特意学习钓鱼。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耐心等待和静心观察。
操作上,宋令东不再追求速度,而是稳中求进,各项训练成绩也稳步提升。
经历过乘组选拔失利后,宋令东完成了心理上的蜕变,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2023年,经全面考评,宋令东入选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作为首批飞向太空的“90后”航天员,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要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90后”形象,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聪明,特别聪明”
直到看了新闻,黄付林才知道他的小学同学宋令东成为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一直知道他是航天员,没想到他这么牛!”黄付林难掩激动。
1996年,宋令东进入菏泽曹县侯集回楼小学读书,在这里度过了五年的小学时光。“聪明,特别聪明!”这是小学时期的宋令东留给黄付林最深的印象。
宋令东小学的时候,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擅长数学,几乎每次都考满分。“当时我们班有三个同学,在班里属于比较活泼调皮的,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轮着做班级第一,宋令东就是其中之一。”黄付林说。
宋令东的班主任卢翠花对这个优秀的学生也是印象深刻。“这个孩子特别机灵,总是笑嘻嘻的,给人一种很阳光的感觉。”卢翠花说,上学的时候,宋令东总是很早就到学校,教室一开门就进教室学习。“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学生。”
和老师同学们相处的时候,宋令东还体现出了自己的细心和有心。“当时我们学校还没有自来水,需要提着水桶去压水、挑水,每次我去挑水的时候,只要被他看见了,他都赶紧跑来帮我的忙。”卢翠花说。
“上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特别专注的学生,很独立,也不怕困难。”卢翠花说,“从没听他喊过什么困难,有困难总是自己努力去克服。”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个需要岁月沉淀的问题,宋令东的答案清晰:“心之所向,一苇以航。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从孜孜求学的乡村少年,到奋飞海天的飞行员,再到逐梦太空的航天员,宋令东用奋斗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写下最鲜活的注解。
◎本专题稿件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