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山东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出炉

        山东是传统的建筑业大省,全省房屋市政工程在建项目近8000个,各类企业3万多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2025年底前,我省将全面推广智慧工地建设,实现对房屋市政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监管。为进一步规范智慧工地建设,提高施工现场智慧管理水平,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正式发布。

  10月23日上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润晓介绍,《标准》 明确了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内容,平台用户分为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三个层级,平台涵盖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绿色文明施工、物料与进度管理、BIM应用管理等8个基本模块。规范智慧工地建设流程,统一智慧工地数据接口,对各个模块各应用场景的接口通用规则、签名规则及文件上传规则进行了统一,打破传输路径壁垒和数据信息孤岛,确保各级数据互联互通。

  智慧工地不仅要“建起来”,还要“用得好”。《标准》将智慧工地建设和评价标准合二为一,新的标准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将重点任务分为基础项和推广项两个类别,评价结果依次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级。按照《标准》要求,在主体结构完成50%以后,全面开展智慧工地建设综合水平星级评价。

  据介绍,相比于传统监管方式,《标准》促进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提高了预警处置能力,可以还原违法行为和风险隐患,一旦发现隐患,就会开展全时段隐患处置过程记录,实现隐患消除和执法处罚的“快、准、狠”,有效解决发现问题不精准、固定证据不充分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监管和处罚程序,实现监管规范化。通过智慧监管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线上检查、视频巡检,线上检查发现问题后,线下及时跟进整改;线下检查发现隐患,线上及时校核、取证、留痕,最终实现传统和智慧的深度融合监管。